水稻的病虫防治.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的病虫防治 平和县农业局 张汇川   症状 又称水稻叶尖白枯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害开始发生在叶尖或叶缘,然后沿叶缘或中部向下扩展,形成条斑。病斑初墨绿色,渐变灰褐色,最后枯白。病健交界处有褐色条纹,病部易纵裂破碎。严重时可致叶片枯死。为害稻谷,颖壳上形成边缘深褐色斑点后,中央呈灰褐色病斑,病谷秕瘦。 病原 称稻生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初埋在稻叶表皮下,后稍外露,黑褐色。产孢细胞单细胞,不分枝,产孢方式为全壁芽生单合格式。分生孢子卵圆形,单细胞,无色,大小2.8-7.0×2.8-3.9(μm)。分生孢子具油球1-2个。有性态为称稻小陷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和病颖壳内越冬。病菌寄主有禾本科杂草10多种,因此带菌杂草也可传播。越冬分生孢子器遇适宜条件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至水稻叶片上,经叶片、叶缘或叶部中央伤口侵入。在拔节至孕穗期形成明显发病中心,灌浆初期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这一期间低温、多雨、多台风有利于病害发生。暴风雨后,稻叶造成大量伤口,病害易大发生。施氮过多、过迟发病重,增施硅肥发病轻。水稻分蘖后期不及时晒田,积水多,发病重。田间密度大,发病重。发病适温25-28℃,菌丝生长温限10-35℃,最适22-25℃,分生孢子形成温限15-30℃,最适25℃,孢子萌发温限10-35℃,最适30℃。 防治方法 (1)加强种子检疫,防止传入无病区。 (2)选用抗病品种,粳稻较籼稻抗病。高秆的和叶长披软品种较感病。籼稻吕的扬稻3号、4号,3037,南农3005,兴籼1号较抗病。 (3)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硅肥。分蘖期要适时、适度晒田,生长后期干干湿湿。栽培不可过密,降低田间湿度。 (4)药剂防治。药剂处理种子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浸种24-48小时、40%禾枯灵可湿性超微粉250倍液浸种24小时,效果良好。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发现中心病株后选用40%多菌灵胶悬剂40ml或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60-75g。每667m2对水60L喷雾。40%禾枯灵还可兼治稻曲病、云形病、鞘腐病、紫秆病等真菌病害。 水稻叶针枯病图片 2.水稻云形病 病症状 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 防治方法 水稻云形病图片 病症状 又称褐色叶枯病、叶灼病。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和南方稻区。地上部各部位都可染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有二种症状。一种是海拔高的山区出现云纹形病斑。先从下部叶的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迅速向叶基或内侧波浪状扩展,病斑中心灰褐色,外缘灰绿色,后期病斑上出现入场多明显的波浪状云纹线条。潮湿阴雨天气,叶片水浸状腐烂。高湿条件下,接近病健部产生白色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后期叶尖散生暗褐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壳。另一种是在大风袭击地区出现褐色叶枯病斑,叶上先出现暗褐色小点,后扩展为长椭圆形病斑,对光观察,病斑周围有较宽的黄色晕圈,病健界限不明,无轮纹,后期病斑中央淡褐色到枯白,周围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严重时病斑连片使叶褐色枯死。叶鞘受害以剑叶的叶枕部较重。初产生暗褐色斑点,后扩大为棱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部淡褐色,周围暗褐或紫褐,外围黄色部较宽,严重时叶鞘整段枯死,使叶片枯黄,穗轴和枝梗受害形成暗褐或紫褐色长斑,枯死后呈淡褐色至褐色。谷粒受害,出现边缘不明显的褐斑,少数整粒褐变。 病原 称稻格氏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极短,无色,分生孢子短新月形或纺锤形,无色单胞或双胞至四胞。均属于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黄褐至暗褐色,球形或扁球形,子囊圆柱形,内生子囊孢子8个,平行交错排列,子囊孢子椭圆形,有3个隔膜,无色.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残体或病种子上越冬,病种子播种后引起芽鞘腐烂。叶上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扬花灌浆期易发病且病情较重,后叶片大量枯死并侵染枝梗、穗轴、谷粒。 病菌生长温限5-30℃,最适20-25℃。产孢温限15-30℃,25℃最适。气温19-25℃,相对湿度大于98%,阴雨连绵,病害易于流行。一般籼稻和杂交稻发病重,粳稻次之糯稻发病轻。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施氮过多,密度过大,稻株徒长容易诱发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避免在病田留种,精选种子,必要时进行种子处理。处理方法参见稻瘟病。 (2)加强农业防治,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防止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浅水灌溉,适时搁田,见干见湿,湿润灌溉,降低田间湿度。栽培密度不宜过大。 (3)药剂防治。于水稻破口至齐穗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667m27-9g或40%禾枯灵30-40g,也可在发病初期每667m2喷洒40%克瘟散乳油50-75ml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5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20%三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593p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