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遗传变异与进化7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突破训练介绍.doc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遗传变异与进化7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突破训练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1.(2015北京海淀二模)遗传学家在两个纯种小鼠品系中均发现了眼睛变小的隐性突变个体,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C ) A.突变个体与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 B.突变个体与非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 C.两个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D.同一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根据题意,纯种小鼠(AA)发生隐性突变形成的两个眼睛变小的突变个体1(a1a1)和突变个体2(a2a2);现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a1和a2)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即突变个体1和突变个体2的小眼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可让纯种突变个体1(a1a1)和突变个体2(a2a2)杂交,若子代只有一种性状(眼型)出现,则a1和a2是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反之不是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所以选C。 2.(2015辽宁大连调研)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B ) ①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核遗传现象 ②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③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 制的” ④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孟德尔利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发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对这些现象提出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分别作出相应的假设,即成对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及不同对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在此基础上,演绎推理若用杂交子一代与隐性个体交配可能产生的结果,再通过测交实验对推理进行检验,最后获得结论。孟德尔未提出“基因”这一概念,孟德尔的两大遗传规律能够很好地解释核中常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对质基因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某些遗传现象不能很好地解释。 3.(2015广东惠州调研)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结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A ) A.1∶3、1∶2∶1和3∶1 B.3∶1、4∶1和1∶3 C.1∶2∶1、4∶1和3∶1 D.3∶1、3∶1和1∶4 解析:9∶7比例的出现,说明当具有双显基因时表现一种性状,单显和双隐表现的是同一种性状,则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3;9∶6∶1比例的出现说明双显表现的是一种性状,单显表现的是一种性状,双隐表现的是一种性状,则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1;同理,15∶1比例的出现,说明双显、单显表现的是一种性状,双隐表现的是另一种性状,则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故选A。 4.(2015广东江门调研)下列有关性状与性染色体叙述,错误的是( B ) A.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大小相同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C.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 D.伴性遗传不一定有交叉遗传现象 解析: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为ZZ,大小相同,A正确;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错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XX或XY,C正确;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隔代遗传的特点,而伴X显性遗传没有交叉遗传的特点,D正确。 5.(2015北京东城零模)三叶草的野生型能够产生氰酸。用两个无法产生氰酸的纯合品系(突变株1和突变株2)及野生型进行杂交实验,得到下表所示结果。据此无法判断( C ) 杂交 F1 F2 突变株1×野生型 有氰酸 240无氰酸,780有氰酸 突变株2×野生型 无氰酸 1 324无氰酸,452有氰酸 突变株1×突变株2 无氰酸 1 220无氰酸,280有氰酸 A.氰酸生成至少受两对基因控制 B.突变株1是隐性突变纯合子 C.突变株2的突变基因催化氰酸合成 D.不足以推测两品系突变基因的功能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由于野生型、突变株1、突变株2均为纯合子,因此可以根据杂交亲本的表现型以及后代表现型的比例确定突变株的基因型。突变株1×野生型杂交后代为有氰酸,并且自交后代比例约为1∶3,因此可推测F1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突变株2×野生型杂交后代为无氰酸,并且自交后代比例约为3∶1,因此可推测F1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突变株1×突变株2杂交后代为无氰酸,并且自交后代比例约为13∶3,因此可推测F1的基因型是AaBb;所以突变株1和突变株2的基因型是aabb、AABB。根据分析,氰酸生成至少受两对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