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宁陈氏诗歌创作思想小窥.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义宁陈氏诗歌创作思想小窥.doc

义宁陈氏诗歌创作思想小窥 ——试比较研究陈寅恪、陈方恪的诗歌创作思想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杨信 摘要:义宁陈氏一族人才辈出,既有光芒四射的政治思想家又有诗文卓绝的诗词大师。陈寅恪、陈方恪作为中国近现代诗坛上成绩斐然的两位大家,可谓是近现代诗坛的插云双峰。 关键词:义宁陈氏、诗歌思想、学者、文人 一、缘起 近年国学热潮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聚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上,尤其加强了对古典诗词深层内涵的发掘。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懂古典诗词以及创作古典诗词的人已经屈指可数。因此研究古典诗词和整理古典诗词对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诗坛由于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许多人顺应历史潮流开始创作新诗而对古典诗词缺乏必要的传承。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近现代以来仍然有一批研究创作古典诗词的大家活跃在各个领域。在这些古典诗词巨匠中有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就是在古典诗词创作上卓有建树的陈寅恪、陈方恪兄弟。同在书香门第、同为执光宣诗坛之牛耳的诗坛领袖陈三立的后代,他们有着怎样的诗词创作思想是我们要探寻的重点。他们虽系名门之后,但人生道路和人生经历却天差地别。一个是著名学者,享尽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尊荣;一个是文人,却也只能被岁月所埋没。他们有着同样的家学渊源和儒学根底但却在诗词创作艺术上各开一宗。 二、姓“李”还是姓“杜”? 人们常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可见李白、杜甫已经成为后世仁人志士学习模仿的明灯了。古往今来凡作诗者循李宗杜的很多,要么学习他们的创作经验、要么仰慕他们的才情。在这方面陈寅恪可谓有着明显的仿杜倾向,而陈方恪却继承了家学的遗风。相比之下陈方恪的诗歌创作思想更为复杂,他既得宋诗的创作精髓又有唐人的风气。在才情方面他更倾向于李白,可谓“出唐入宋”了。 陈寅恪的杜甫情结 但凡学前人者易受前人思想禁锢,能够走出藩篱并得古人一旨实为难得。诚如《岘傭诗话》所言:“少陵七律无才不有,无法不备。义山学之,得其深厚;东坡学之,得其流转;山谷学之,得其奥峭;遗山学之,得其苍郁;明子学之,佳者而得其雄奇。”可见,学习杜甫这样一个诗歌多面手的创作精髓是因人而异的。陈寅恪就是这样一位学杜甫而又能有所研究的古典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完整的继承了子美的经验。他不仅研究杜诗,而且把杜诗作为学习借鉴的模板。在诗歌创作上陈寅恪继承了杜甫“史诗”的品格,他把这种品格运用到学术上创造性的总结出“诗史互证”的历史研究方法。可以说他的创作多半也是写史、证史之作,在其诗歌和研究中处处彰显着杜甫的影子。这也与他学者身份、研究主张以及人生际遇是高度一致的。例如他的《元白诗笺证稿》,其中涉及杜甫的诗歌达五首之多。而且他也曾明确把杜甫称作“中国第一诗人”。可见杜甫在其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杜甫善作七言律诗这是人所周知的,不必熬述。陈寅恪先生在七言律诗方面“取法少陵”可谓深得老杜的真传,他的七言诗已造诣颇深。当代学者程千帆曾评价说:“寅恪六丈当代通儒,余事为诗,亦复词采华茂,气骨清峻,而尤工七言。”据统计,陈寅恪的七言诗计有约173首,占到其诗歌总数的60%。一般人学习前人诗歌易陷入得形而无韵的呆板旧套。陈先生在学习杜诗法度的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才情,他的诗不但有“史诗”的优点亦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尚要考察他的杜诗学习功底则可以对比研究《乙酉八月十二日晨起闻日本乞降喜赋》与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另外,《乙巳元夕二日始闻南京博物院院长曾昭僪逝世于灵谷诗追挽一首》也颇似杜甫的《兵车行》。再者陈诗已经完全具备了杜诗那种沉郁顿挫的风格了。如《甲辰五月十七日七十五岁初度感悟赋》一诗: 炎芳春尽花犹艳,瘴海云腾雨更多。 越鸟南枝无限感,唾壶敲碎独悲歌。 为此,诗人与杜甫已经在情感和思想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种统一体现在对国家丧乱与人世沉浮的深刻感伤之中。 陈先生有如此浓烈的杜诗情节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其一,他与杜甫有着同样的爱国情结。其二,个人的人生遭遇十分相似。诚然别人的经验可以学,但是人生经历和才情是无法学的。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学杜方面有着比常人不可企及的优势。蒋天枢先生在论述陈寅恪生平时说:“屯骞之日多,而舒安之日少,远客异国,有断炊之虞……奇疾异域,困顿于天竺……虽晚年遭逢盛世,而失明之后,继以摈足,终则迫害致死。天之困厄斯人抑何酷耶?”这与杜甫晚年遭遇国破家难的情形是一致的。同处于家国离乱之际的陈先生郁腹有一种忧国忧民之思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这种情怀郁勃于胸中自然喷发、倾洒成诗的感慨,所以他的诗与时代背景贴切得十分的紧密。 陈方恪的李诗情才 若论名气陈彦通显然不能与自己那位学者型诗人的弟弟相比。单讲诗情他却在众位兄弟之上。其父散原老人还曾夸奖过自己的这位才情颇高的儿子: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