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和隐:唐宋文人典型个案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仕和隐:唐宋文人典型个案研究.doc

仕与隐:唐宋文人典型个案研究 【摘要】:本文以“仕隐”关系为观照视角、以“文人心态”为论述途径,而落实于对经典作家的重新审视和评价。首先从思想史角度梳理影响唐宋文人仕隐心态之思想渊源,认为《易经》以及儒、道两家有关隐逸思想的阐释,为唐宋文人之仕隐思想定下了基调,而魏晋玄学及陶渊明的思想观念及其处世哲学也深刻地影响了唐宋时期文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在思想史角度作出整体梳理的基础上,本文选取多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如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为典型个案,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家的个案研究,把握唐宋文人在仕隐观念、仕隐心态等方面的基本类型和格局,清理出他们在仕隐观念上各自的思想内涵和个性特征。如王维的“无可无不可”思想的内涵及其对他处世行为的影响;白居易的“中隐”思想、苏东坡的“不必仕不必不仕”、王安石的“禄隐”思想等。同时,本文在“仕隐”观念的梳理和文人心态把握的基础上,对唐宋时期经典作家作品作出或局部、或整体的重新评价。如孟浩然,学界大都认为他是“真正的隐士”,但其实,积极求仕,贯穿了他的一生。而我们从“隐士”“隐逸诗人”出发,将其框定在“田园山水诗人”这样的领域加以研究,显然不是准确解读孟浩然及其作品的真正途径。再如对韦应物诗歌风格之评价,过去都从其人品之“高洁”出发,而将其风格定为“高雅闲淡”,但事实上韦应物一生多次的“闲居”并非“隐逸”,在仕途上也曾积极干求。他的诗歌有少量作品有意学陶,也有不少作品追踪谢灵运以及其他六朝诗人,其诗风有“流丽”一格;还有部分作品激昂慷慨,更非“闲淡”一格所可概括。本文正是以这些经典作家的个案研究为主体,以“仕隐”观念为视角,以文人心态为途径,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研究来反映唐宋时期文人的独特面貌,试图通过这样的思路对经典作家之研究有所推进。【关键词】:仕与隐唐宋文人心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7.22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引论10-14第一章唐宋文人仕隐观念的思想渊源14-40第一节《周易》中的仕隐思想14-17第二节儒家的有关仕隐思想17-22第三节道家的有关仕隐思想22-25第四节魏晋玄学对唐宋文人仕隐思想之影响25-32第五节陶渊明隐逸之意义32-36第六节余论36-40第二章以隐为仕——孟浩然的仕隐心态40-56第一节读书、应举、献赋、干谒:一切为入仕41-46第二节漫游吴越的动机与目的46-51第三节关于”隐逸诗人”及其作品之再评价51-56第三章”无可无不可”——王维的仕隐思想56-79第一节《竹里馆》:历来的误读56-59第二节”亦官亦隐”辨正59-63第三节王维的”怀禄”以及”奉佛”“变节”问题辨正63-68第四节”情种”:王维诗歌的火热情怀68-73第五节王维仕隐观及其思想渊源73-79第四章”隐逸”还是”闲居”——韦应物的仕隐心态79-99第一节”闲居”非”隐逸”80-88第二节作为循吏之韦应物88-94第三节关于韦应物诗风之”闲淡”94-99第五章”中隐”——白居易的仕隐心态99-135第一节从《放鹰》诗看白居易前期之仕隐心态99-109第二节忠州起复后之仕隐心态109-126第三节退居洛阳后的”知足”与”不足”126-135第六章”事与心违始乞身”——欧阳修晚年的仕隐心态135-157第一节孝亲与报国:欧阳修仕隐思想之基调136-142第二节”濮议”“飞语”对晚年欧阳修之打击142-147第三节王安石排挤说、疾病衰老说辨析147-157第七章”禄隐”——王安石的仕隐思想157-177第一节”得禄”“养亲”:王安石出仕动因之一157-162第二节”救时”“许国”:王安石出仕动机之二162-164第三节”修身以俟命,守道以任时”:王安石丰富的仕隐思想164-172第四节王安石晚年之仕隐心态172-177第八章”不必仕不必不仕”——苏轼的仕隐思想177-199第一节东坡之仕隐理想177-183第二节东坡之仕隐心态183-188第三节东坡难以归隐之成因188-195第四节余论195-199结语199-204主要引用与参考书目204-208后记208-209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