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都地铁7号线土建6标
科华南路站~火车南站区间左、右线
百环掘进验收自评报告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地铁7号线土建6标项目经理部
2015年1月21日
目录
1、工程概况及地质概况 1
1.1工程概况 1
1.2地质概况 2
1.3水文情况 3
2、管片成环质量 4
2.1 区间百环拼装推进轴线偏差(高程、平面) 4
2.2 百环管片拼装质量 7
3、施工监测数据分析 7
3.1 地表沉降 8
3.2 建筑物沉降 9
3.3 监测成果分析及总结 10
4、掘进参数分析 10
4.1 百环掘进参数确定 10
4.2 正常段掘进参数确定 10
5、施工重难点 16
5.1 渣土改良 16
5.2泡沫注入参数 17
5.3推进泵压力 17
5.4土仓压力 18
5.5 管片拼装质量 19
6、盾构测量控制 19
6.1导向系统监控及维护 19
6.2百环掘进联系测量控制 20
6.3掘进过程中的管片检测 20
6.4管片沉降 21
6.4.1 管片沉降原因分析 21
6.4.2 管片沉降控制措施 21
7、掘进质量控制 21
7.1负环管片拼装 21
7.2盾构姿态调整及控制 22
7.3同步注浆 22
7.4管片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22
7.5洞门封堵 23
7.6材料进场质量控制 24
8、百环掘进验收总结 25
成都地铁7号线6标火车南站~科华南路站区间自2014年5月26日起进入火车南站东端头井进行盾构机下井组装、调试验收工作。科火区间右线于2014年7月1日盾构始发,并于2014年9月15日完成首100环试掘进;左线区间于2014年9月12日盾构始发,并于2014年10月13日完成首100环试掘进,本着总结前100环施工经验以指导剩余段工程施工的原则,现对火车南站~科华南路站100环掘进施工做如下总结:
1、工程概况及地质概况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火车南站~科华南路站盾构区间隧道,大体呈东西走向,盾构区间隧道起讫里程左线ZDK19+881.000~ZDK20+861.082,全长979.936m(短链0.146m);右线YDK19+881.000~YDK20+861.082,全长980.082m,为双孔圆形隧道。
区间隧道为两条单线隧道,线间距12.00m~16.00m。区间左、右线平面共设置4处曲线,最小曲线半径450m。区间线路纵断面均采用V形坡,最大坡度为-2‰~-29‰~-6.216‰~8‰~28‰~2‰,线路埋深为16.19m~28.54m,隧道顶覆土约11.39m~23.74m。
图1-1 火车南站~科华南路站盾构区间线路平面位置示意图
盾构施工始发场地设在火车南站,15#、16#两台盾构机从火车南站东端始发,掘进至科华南路站西端头接收。
1.2地质概况
(1)区间地质
区段内均为第四系(Q)地层覆盖。地表多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Q4ml)杂填土为主,其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Q4al)粘性土、粉土、细砂及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沉积、冲积(Q3fgl+al)卵石土夹砂透镜体;下伏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泥岩。
(2)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拟建场地范围内无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岩土为人工填土、膨胀土、膨胀岩和风化岩。
区间隧道主要穿越5-1-2、5-1-3强、中风化泥岩和3-8-3密实砂卵石层。
图1.2-1火科区间盾构穿越地层统计图
表1-1 火车南站~科华南路站地质
区间 环号 里程 地质 火车南站~科华南路站 1-59 YDK20+861~YDK20+772 5-1-35-1-2 60-88 YDK20+772~YDK20+729 3-8-35-1-2 89-134 YDK20+729~YDK20+661 5-1-25-1-3 135-443 YDK20+661~YDK20+198 3-8-35-1-2、5-1-3 444-653 YDK20+198~YDK19+881 3-8-33-5-2、3-4-2
表1-1 火车南站~科华南路站百环地质剖面图
1.3水文情况
(1)地表水
区间内未见地表水体。
(2)地下水 地下水的赋存及类型
本区间段地下水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赋存于填土层的上层滞水,二是第四系砂卵石层的孔隙水,三是基岩裂隙水。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
①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本区属亚热带湿润气侯,多年平均降水量947mm及年降雨日达104天以上,充沛的降水量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其入渗补给量占垂向补给量的23%左右。另外,拟建场地地下水还接受北西方向过水断面的侧向径流补给。
地下水的径流形式主要为孔隙间渗流。地下水渗流方向为水头相对较高处流向水头相对较低处,地下水径流方向大体由北向流向西南。
②地下水的动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