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碳稻作之思考
????????????关键词:低碳稻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2011年 第2期 发布时间:2011-07-06??????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摘要:简述了水稻生产中影响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从稻作技术、稻作制度、稻作模式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低碳稻作的可行之路。
关 键 词:低碳 水稻 耕作
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和CH4,而CO2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燃烧的煤、石油及农业生产中的农作物秸秆焚烧,当然人类的呼吸产生的CO2不容忽视。而CH4的来源主要是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厌氧作用产生,当然植物和落叶产生的CH4亦不容忽视。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对全球减少温室效应“碳减排”进行探讨,并初步达成减排共识和目标。中国承诺同期将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由此可见,国家对加强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甚至要求没有达到减排指标的政府负责人要承担责任。而稻田则被西方一些专家认为是造成大气温室效应最大的人为碳源。因此,笔者对稻作过程影响温室效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低碳稻作提出了一点建议。
1 低碳概念之形成
低碳经济是党中央坚持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措施之一。对于工业生产,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农业生产,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效益的技术。因此,可以这么认为,低碳稻作就是要在基本不影响水稻产量、种稻效益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栽培技术、耕作模式等方法,做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地提高稻作经济,达到构建生态平衡、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生态稻作技术模式。
2 稻作对温室效应影响的主要原因
2.1 长期土壤淹水
农业用水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70%,农业灌溉用水是我国国民经济用水“第一大户”,目前中国每立方米水只能生产0.85 kg粮食,而发达国家高达2 kg以上,水稻全生长季需水量一般在700~1 200 mm之间。在水稻田里,由于水阻断了土壤里氧气的来源,土壤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降解,产生主要是CH4和N2O,而不是CO2。据IPCC第4次评估报告,稻田CH4年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5%~19%,N2O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0%~27%。
2.2 农药化肥效应
从传统农业转入现代农业的特征之一就是农药化肥的使用。尿素施用过程中碳素的易挥发性也导致大量CO2的产生。因此施用石灰和尿素也成为CO2的排放源。同时尿素等化肥施入土壤后,小部分被作物吸收利用,其它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产生N2O,其温室效应是CO2的310倍。化肥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化工原料,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王效科等通过DNDC模型计算认为,施用化学氮肥是中国农田土壤N20直接排放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化肥使用量减少到现状的50%或倍增时,土壤N20直接排放量分别是目前的78%和155%。
2.3 自身代谢特征
C4植物比C3植物多了一个碳同化途径,因此C4植物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而水稻为C3植物,相对碳固定效率较低。同时不论是C3植物和C4植物都是要有三大作用,即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因此,作为C3作物的水稻,在利用CO2水平上要比C4作物差。如果水稻能够实现C4或C3-C4过渡型代谢,基本适应湿润或干旱环境,将会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 低碳稻作之思考
3.1 改粗放田管为科学田管
水稻良种良田良法,品种选育上要着重培育较耐旱的品种、较耐瘠的品种、较抗病的品种;肥料管理上要尽量用农家肥、绿肥、菌肥替代化肥;病虫防治上要尽量用生物农药、生物治虫、生态管理替代化学农药。总体上根据水稻栽培特征,主要做好三方面:第一是科学用水技术,研究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早期采用旱育秧、免耕直播等技术,中后期适量降低田间用水量。第二是科学用肥技术,或水肥一体技术,采用科学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肥料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第三是科学防治技术,加强测报工作,适时少量用药防治,减少大量不合理化学农药的盲目施用。
3.2 改集约化生产为绿色或有机化生产
集约化生产进程中,化肥机械对农业生产贡献巨大,但对温室气体贡献也不小。由于部分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淡漠,缺乏科学施肥技术,盲目施肥、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现象较为普遍,不但造成种粮成本高、种植效益低,而且影响稻米品质,还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要改集约化生产为有机化、绿色生产。就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同时结合养殖、加工进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