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出 版 社:兰州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书 名:骊靬梦断——古罗马军团东归伪史辨识(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书 号: ISBN978-7-311-03978-3
定 价:96.00元
内容简介: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主要收入的是1978年以来我国内陆欧亚诸方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同时选择了部分国际欧亚学的经典名著,涉及区内众多民族、多种文化类别的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内容及其相互影响,在研究方法和资料构建上独显欧亚视野的优势和特色。
套丛书的出版宗旨是:使读者能够在欧亚这一视野下系统、全面地品读历史,审视文化传统的发生、发展和变迁,认识我们的历史文化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推动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进步。
作为学术著述,通过对大量中外历史事实、民俗、考古资料的勾稽和考证,驳斥了古罗马军团东归说的诸多“理由”,揭露了所谓三国学者古罗马军团东归说的伪造和欺骗,恢复了历史的真实,维护了学术的尊严,为20世纪最后的一桩影响甚大的学术公案做了历史的总结。汪受宽,江苏东台人,1968年兰州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1年中国史学子史研究生毕业,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中国史学史、文献学和西北地方史研究,出版学术专著20部,发表学论文1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重点项目——《西部大开发历史反思》的研究,正主持教育部基地招标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书评:
1.《中华读书报》2013年05月29日第10版/zhdsb/html/2013-05/29/nbs.D110000zhdsb_10.htm
古罗马军团东归中国了吗??/zhdsb/html/2013-05/29/nbs.D110000zhdsb_10.htm
古罗马军团东归中国了吗?
《骊靬梦断——古罗马军团东归伪史辨识》,汪受宽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96.00元
? 近年来,有关古罗马军团东归中国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各种观点纷至沓来,莫衷一是。汪受宽先生的新著《骊靬梦断——古罗马军团东归伪史辨识》基于作者长期的研究,运用大量翔实的中外史料,严谨科学的考证评判,缜密系统的论证方法,郑重指出古罗马军团东归中国乃是伪史。
一
????关于古罗马军团东归甘肃永昌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多所论及。研究中西交流史的专家冯承钧在《西力东渐记》中首次提出了罗马士兵参加了郅支城战役,他写道:“公元前36年,汉西域副校尉陈汤,发西域诸国兵四万余人攻康居,擒杀郅支单于。罗马士兵参加了此次战役,支持郅支单于,这是罗马人首次和汉兵发生接触。”后齐思和在《匈奴西迁及其在欧洲的活动》一文中引用了冯的说法。上述观点虽然提到了罗马士兵,但没有给出这些士兵的最终去向。
????1947年,美国汉学家德效骞出版了《古代中国一座罗马人的城市》,提出了这些士兵最终到达甘肃永昌,汉政府为此设置了骊靬城予以安置。德氏认为在郅支城战役中出现的鱼鳞阵(龟甲阵)、重木城以及凯旋式的习俗均习见于古罗马,而未闻于汉朝。他说:“描绘那次出征中所见军事战阵的词语不见于其他任何汉文文献,这种战阵与罗马军队独有的龟甲阵极为相似。同时,汉军围攻匈奴时在城外见到的重木城,也不见于中国和希腊,但却常为罗马所用。用图画来记载、描绘军事征伐的习俗,常见于罗马的凯旋式而中国却从未有此习俗。”(转引自《骊靬梦断》第12-13页)德效骞的观点有板有眼,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接受和引用。不过也有部分学者如斯齐文尼亚、拉铁摩尔、利伯曼、坎曼、余英时和杨希枚对其言论持否定态度,认为论据不充分,结论站不住脚。
????真正使这一说法“大热”的是澳大利亚教师哈里斯。1989年9月28日,法新社发表一则关于哈里斯在甘肃发现古罗马军团流落地的电讯。9月30日,中国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全文转载了这一电讯。一石激起千层浪。12月15日,《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以《永昌有座西汉安置罗马战俘城》刊登了这一事件,报道了中国、澳大利亚和前苏联三国学者联合研究发现,西汉元帝时代设置的骊靬县是用作安置古罗马战俘的,这座城市的遗址就在今甘肃省永昌县境内。1993年,《新华每日电讯》又报道了《甘肃发现“罗马古城”痕迹,两千年前罗马军队消失之谜又有新解》的消息,“新解”就是当地农民在开挖沟渠时发现一根长约丈余的大圆木,这是到达此地的罗马士兵“重修木城”的证据,且与骊靬古城相距几公里的杏树庄和河滩村,居住有颇似外国人特征的居民。
????在媒体的引领之下,甘肃省某些学者和政府也紧随其后,通过出书、办刊,大力宣传上述说法。旅游部门还开辟了骊靬城旅游专线。永昌县也以此为题材大兴土木,兴建了一批以“骊靬”、“罗马”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