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开题概述.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 院:专 业: 学 号: 姓 名: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论文题目 成因分析与防治策略研究 制定时间:5年11月15日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处制表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目标 1、本项目研究的意义及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研究意义 延顺高速峡阳镇安科村大源隧道口发生山体滑坡,导致4名工人被埋压。当消防人员赶赴现场时,4名被埋压工人均已无生命迹象。 边坡是人类工程活动中最普遍的地质地貌环境之一,由于各种不利地质环境的影响和人为破坏的因素,边坡经常发生变形失稳破坏,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工程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滑坡灾害给世界各国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可达数十亿美元,治理的费用惊人。因此滑坡灾害作为三大地质灾害之一,己引起了岩土工程界的极大关注[1]。 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系统工程地质学”和“工程地质系统集成”等学术思想,开始了从认识地质体向适应乃至改造地质体、从认识地质灾害向控制灾害发生的过度。20世纪90年代初,现代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线性科学[2~6]被引入到地质灾害的研究中。人们借助于非线性科学,认识到系统形成与演变的非线性特性。由此可见,对崩滑地质灾害的研究,在认识上,人们走过了对系统认识从封闭到半开放、开放,对系统行为从确定性到随机性、混沌性,对系统内涵从线性到非线性的历程;在理论基础上,人们逐步将传统静力学、近代岩体力学、现代数理力学及非线性科学理论引入应用;在行为目的上,从认识灾害发生机制、评价预测其发生可能性到进行灾害控制与治理,走过了从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艰难历程。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迄今为止,崩滑地质灾害的评价、预测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灾害仍在频繁发生,我们仍面临着极高的地质灾害风险。 90年代以后,系统科学、非线性科学的思想被引入复杂地质过程和边坡稳定性研究[7~8],认识到了复杂边坡地质体的稳定性及其控制机制和可能的控制途径,认识到了系统形成与演变的非线形特性,从而跨越了从线性系统到非线性系统的历史性转变。认识到不仅要对岩体结构进行精细描述研究,而且还要追溯其原始建造、内动力改造、浅表生改造的全过程,提出了“浅生时效构造理论”。另外,从河谷发育的动力学过程出发,提出了自然河谷边坡发育的三阶段理论,即表生改造、时效变形和失稳破坏[9]。 在理论分析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方面有很多成果,如蔡永胜等在《长江三峡库区巴东县黄土坡滑坡稳态分析及防滑措施》中讲述为了防止长江三峡库区巴东县黄土坡整体失稳,分析了多种因素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并用SARMA法对滑体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考虑了滑体不同部位的岩体构成,并和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10]。在分析、计算、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久雨或暴雨的情况下,只有防止大气降水和人类排水渗入地下,才能预防滑体大规模失稳。并根据黄土坡的地形条件,提出若干改善滑坡体稳定性的工程措施。除了运用SARMA法,Bishop[11]在假设滑动面为圆弧滑动面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的条分法,该方法可满足力矩平衡条件和垂直方向的力平衡条件,但是不满足水平方向的力平衡条件。Zienkiewicz等[12]首次在土工弹塑性的有限元数值分析中提出了抗剪强度折减系数的概念,并给定了强度储备安全系数,经验证,在概念上其与Bishop在极限平衡中给定的稳定安全系数是一致的。张彬等在《三峡库区某滑坡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中说明结合试验资料,通过已知稳定状态的边坡反演其滑移面的抗剪强度指标,是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13]。在研究三峡库区某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诱发坡体失稳的主要因素,评价了边坡的稳定性。石豫川等在《特大多期复合型滑坡稳定性评价及因素敏感性分析》一文中对西南某水电站库区一特大型、多期复合型滑坡所处的工程环境条件、自身结构及物质组成特征等进行了认真调查和研究[14]。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对滑坡整体及分期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谢飞鸿等在《成南高速公路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一文中对该滑坡的形成条件、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滑动面和滑带土的性质进行分析、评价,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坡前和滑坡后的稳定计算和论证,充分认识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的互馈作用[15]。根据滑坡的环境地质特点对滑坡的治理提出支挡和排水的综合措施。范宣梅深入分析了暴雨诱发四川省宣汉县人台乡特大型滑坡的成因机理,归纳总结了降雨降低滑坡体稳定性的因素,并通过因素敏感性分析,比较了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16]。许建聪在《碎石土滑坡的因素敏感性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