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随机酯交换 反应在高于熔点的情况下进行 4.5.2 油脂的改性 回本节 图4-13 脂肪随机酯交换示意图 定向酯交换 反应在低于熔点的情况下进行 4.5.2 油脂的改性 回本节 图4-14 脂肪定向酯交换示意图 3. 油脂的分提 三个阶段: ①液体或熔化的甘油三酯冷却产生晶核; ②晶体成长到形状及大小都可以有效分离的程度; ③固相和液相分离、离析和分别提纯。 4.5.2 油脂的改性 回本节 分提方法 干法分提 溶剂分提 表面活性剂分提 4.5.2 油脂的改性 回本节 4.5.3 油脂微胶囊化 微胶囊技术是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壁材),将固体、液体或气体(芯材)经包囊形成一种具有半透性或密封囊膜的微型胶囊,并在一定条件下能控制芯材释放的技术。其大小通常在1~1000μm之间。 粉末油脂是采用微胶囊技术加工成的水包油型(O/W)制品。 回本节 粉末油脂的优点 便于计量使用和运输 既不像液态油那样油腻,又不像塑性脂肪外形或质构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可防止氧气、热、光、及化学物质的破坏,具有不易酸败的稳定性 生物消化率、吸收率、生物效价大大提高 4.5.3 油脂微胶囊化 回本节 4.5.4 油脂加工产品 氢化油 调和油 人造奶油 起酥油 代可可脂 回本节 4.6 脂肪代用品 4.6.1 脂肪替代品 4.6.2 脂肪模拟品 回目录 4.6.1 脂肪替代品 以脂质和合成脂肪酸酯为基质。 理化性质与油脂类似,可部分或完全替代食品中的脂肪,但其热量比脂肪低得多。 糖脂肪酸聚酯、山梨糖醇聚酯。 回本节 4.6.2 脂肪模拟品 以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为基质。 在感官和物理性质方面与油脂相近,但不是真正含义上的脂类化合物。 只能在较低的温度下使用,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脂肪。 回本节 本章小结 1. 概念:脂质、同质多晶、SFI、酸价、碘值。 2. 脂肪的亚晶胞最常见的堆积方式:六方(α型)、正交 (β′型) 、三斜(β型),稳定性依次递增。 3.易形成塑性油脂的条件:SFI适当,脂肪的晶型为β′ 型,熔化温度范围宽则脂肪的塑性越大。 4.塑性油脂具有涂抹性、可塑性、起酥作用、使面团体 积增加。 5. 影响油脂塑性的因素:油脂的晶型、熔化温度范围、固 体脂肪指数。 6. 乳状液类型:水包油型(O/W,水为连续相)、油包水 型(W/O,油为连续相)。 7. 乳状液失去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分层、絮凝、聚结。 8. 乳化剂的乳化作用:减小界面张力、增大电荷排斥力、 细微固体粉末的稳定作用、大分子物质稳定作用、液晶 的稳定作用、增大连续相的黏度。 本章小结 9.食品中常见的乳化剂:甘油酯及其衍生物、蔗糖脂肪 酸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及其衍生物、丙二醇脂肪酸 酯、硬脂酰乳酸钠、大豆磷脂。 10.油脂氧化的初级产物是ROOH,生成途径有自动氧 化、光敏氧化、酶促氧化。 11.自动氧化历程中ROOH的形成:先在不饱和脂肪酸 双键的α-C处引发自由基,自由基共振稳定,双键 可位移。参与反应的是3O2。 本章小结 12.光敏氧化历程中ROOH的形成:光敏化剂诱导产生1O2 , 1O2进攻双键上的任一碳原子,形成ROOH,双键位移。 生成的ROOH数目为:2倍双键数。 13.影响脂肪氧化的因素:脂肪酸组成、温度、氧浓度、食 物的表面积、Aw、光照、助氧化剂、抗氧化剂、乳化。 14.抗氧化剂的类型:自由基清除剂、1O2淬灭剂、ROOH 分解剂、酶抑制剂、抗氧化剂增效剂。 15.油脂经长时间加热,黏度↑,碘值↓,酸价↑,发烟点 ↓,泡沫量↑。 本章小结 16.油炸食品中香气的形成与油脂在高温下的某些反应有 关。 17.油脂在高温下过度反应,则是十分不利的。加工中宜 控制T150℃。 18.油脂氢化的优点:稳定性↑、颜色变浅、风味改变、 便于运输和贮存、制造起酥油和人造奶油等。 19.油脂氢化的不足: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脂溶性维 生素被破坏、双键的位移并产生反式异构体。 本章小结 思考题 1.食品中脂质的化学组成及分类? 2.食用油脂中的脂肪酸种类?如何命名? 3.什么叫同质多晶?常见同质多晶型有哪些?各有 何特性? 4.油脂氧化有哪几种类型,机理分别是什么? 5.影响油脂氧化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