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的研究进展(鲁宁宁)解说.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墨烯研究进展 刘俊龙,鲁宁宁,葛宝友 (大连工业大学,大连市甘井子区轻工苑1号 大连工业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 116034) 摘要 石墨烯是2004年才被发现的一种新型二维纳米材料,其特殊的结构决定了有独特的性质。自从被发现以来受到了全世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大量的文献为依托对石墨烯的制备、性质以及应用进行了综合论述,并讨论了石墨烯的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使没有接触过石墨烯的研究者对石墨烯有全方位的认识,也为石墨烯的研究者提供研究依据和方向参考。 关键词: 石墨烯 修饰 掺杂 吸附 什么是石墨烯 石墨烯(Graphene)是碳原子紧密排列成单层蜂窝状(Honeycomb)晶格结构的一种碳质材料,是一种自由态原子晶体,能够构建零维富勒烯(1985年发现)、一维碳纳米管(199年发现)、三维体相石墨,在电子、力学、能量存储、传感器及太阳能电池等方面有很多特殊的性质。 石墨烯的研究历史不过60年,时间并不算很长,然而自从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Kostya Novoselov和Andre Geim制备出了石墨烯薄片,并且发现了其相对论粒子特性[1]Novoselov K S, Geim A K,Morozovsz,et al.Two-dimensionalgas massless dirac fermions in graphene [J].Nature,2005(438):197-200 [2]Zhang Y B,Tan Y W,Stormer H L,et al.Experimentalobservations of thequantum H-alleffect and berry’sphase in graphene[J].Nature,2005(438):201-204  ,这也从正面证明了一个事实:二维晶体是可以在室温下稳定存在的。之后就引发了大量的科学家对于石墨烯的研究热潮,而石墨烯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随着近十年的研究,石墨烯也已充分展现出了其在理论方面和实际应用方面的无限魅力,并很快成为材料科学和物理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热点[3] 成会明,任文才.石墨烯[M].沈阳: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2008:33-38. 。也正是由于大量科学家的研究也使得石墨烯的材料、能源、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制备方法的现状 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固相类、液相类和气相类。 2.1 固相类 2.1.1 机械剥离法 此法是用机械力剥离石墨晶体表面,获得石墨片层,这是最早用于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根据剥离方法的不同,可以细分为微机剥离法、静电沉积法、转移印刷法、液相超声剥离法、溶剂热剥离法、气流冲击剥离法等。优点是操作简单,石墨烯晶体结构保持完好,但制备的石墨烯尺寸不易控制、产率低下,难以实现大规模的生产。 Manchester大学Geim领导的研究组于2004年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4]Novoselov, K. S.; Geim, A. K.; Morozov, S. V.; Jiang, D.; Zhang,Y.; Dubonos, S. V.; Grigorieva, I. V.; Firsov, A. A. Science, 2004,306(5696): 666 ,报道他们用机械剥离法制得宽度最大可达10μm的石墨烯片。其方法如下:用氧等离子束在高取向热解石墨表面刻蚀出槽面,将其压制在附有光抗蚀剂的基底上,剩下的Si晶片上的石墨薄片浸泡在丙酮中,并在大量的水与丙酮中用超声波清洗,去除较厚的片层,而较薄的片层主要靠分子间作用力或毛细作用力与SiO2紧密地结合,最后在原子力显微镜下挑选较薄的石墨烯片,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几微米厚的片层,但是不能得到一个原子层厚的石墨烯片,产率低下,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2.1.2 SiC外延生长法 此法是通过超高真空、高温加热单晶SiC脱出SI,C原子重构生成石墨烯片层。将表面经过氧化或H2刻蚀后的SiC在高真空下通过电子轰击加热到1000℃以除掉表面的氧化物,升温到1250-1450℃,恒温1-2分钟可得到厚度由温度控制的石墨烯薄片;这种方法得到的石墨烯有两种,都受SiC衬底的影响很大,一种是千篇一律基Si层上的石墨烯,由于和Si层接触,这种石墨烯的导电性受到圈套的影响,一种生长在C层上的石墨烯则有着极为优良的导电能力[5]袁小亚. 石墨烯的制备研究进展[J]. 无机材料学报,2011,06:561-570. 。 这种方法优点是可以获得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与半导体工业、集成电路技术有很好的兼容性。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石墨烯层数控制和大面积合成的重复性问题。 2.2 液相类 2.2.1 氧化还原法 此法是以石墨为原料,将石墨进行氧化处理,以便在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