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团体方案设计
小组成员:焦淑贤 王佳雪 刘红梅 刘 彦
一、团体名称
交流·从心开始
二、团体性质
封闭性、自愿性、发展性团体
各种手工制作材料和印刷费用以及团辅相关道具等。 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同伴。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小学阶段是儿童人际关系形成的最初阶段,也是重要阶段。但随着小学儿童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不断增长,小学儿童与父母、教师的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民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服到表现出富有批判性的质疑和思考,与此同时,具有更加平等关系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儿童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研究小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并通过团辅来促进小学生良好同伴关系的交往势在必行。
2.1 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理论
小学儿童已经有了明显的群体认同,小学时期是开始建立同伴团体的时期,因而也被称为“帮团时期”儿童的同伴团体能满足儿童交往和归属的需要,在促进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日本心理学家广田君美研究了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把整个过程分为五个时期。
(1)孤立期(一年级上半学期)儿童间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团体,各自正在探索与谁交朋友。
(2)水平分化期(一至二年级)由于空间的接近,如同桌座位接近、上学同路等自然因素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3)垂直分化期(二至三年级)由于儿童学习水平和身体能力的高低,分化出属于支配地位的和被支配地位的儿童。
(4)部分团体形成期(三至五年级)儿童之间分化并形成了若干个小集团,出现了统率小集团或班级的领袖人物,团体成员的团体意识加强了,并出现了制约团体成员的行为规范。
(5)集体合并期(五年级以后)各个小集体之间出现了联合,形成了大团体,并出现了统率全年级的领袖人物。
2.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1943年发表的《人的激励理论》中提出了人的从低到高的五个需求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日常生活中的小学生基本已满足了生理、安全需求这两个基础层次的需求,并开始寻求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小学生通过与同伴交往来实现交往与归属的需要。
2.3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塞尔曼(Selman,1980) 儿童友谊发展五阶段理论
? 第一阶段(3~7岁),尚不稳定的友谊关系。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儿童间的关系还不能称之为友谊,而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友谊就是一起玩,朋友往往与实利和物质属性以及时空上的接近相关联。认为朋友就是与自己一起玩的人,与自己住在一起的人。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如果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能互相帮助,但还不能共患难。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儿童发展了朋友的概念,认为朋友之间是可以相互分享的,友谊是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朋友之间应相互信任和忠诚,同甘共苦。他们开始从品质方面来描述朋友,认为自己与朋友的共同兴趣是友谊的基础。儿童的友谊开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朋友之间可以倾诉秘密,讨论、制订计划,互相帮助。但这一阶段的友谊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
第五阶段(12岁以后),自主的共存阶段,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以双方互相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力量,互相获得自我的身份为特征。由于择友更加严格,所以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持续时间都比较长。
3. 目前小学生人际交往现状
3.1小学阶段是儿童人际关系形成的最初阶段和重要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莱兹曼说:“整个青少年期是完成心理和心理成熟的阶段,是形成个性的阶段。”少年儿童具有可塑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人际交往对儿童身心发展有重大影响。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必然会在他们的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进入小学阶段儿童的人际关系发生时了明显的变化,小学阶段是儿童人际关系形成的最初阶段也是重要阶段。
3.2儿童人际交往存在着很多问题
当前的儿童主要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家里宠爱有加,很容易导致自私,嫉妒,自我中心,不合作,唯我独尊等特点。其次,现代科技的发展让孩子们面对的每天都是电脑,电话,电视网络等,而缺少与人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再加之父母的过度保护,造成儿童人际交往的问题。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一些问题,表现在:在集体场合适应困难占14.4%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占16.8%,不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占10.1%,与教师家长发生冲突占9.0%,被别人误解后耿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