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wode解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生态因子: 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2 环境: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3 生境:特定群落的生态因子的总和(无机环境)称为生境(Habitat)。生境是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4 限制因子: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那些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而限制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关键性因子,叫做限制因子。 5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指生物控制自身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恒定状态。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6 内稳态:是指生物控制自身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恒定状态。 7 适应组合: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就称为适应组合。 8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该种植物的光饱和点。 9 长日照植物: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因种而异)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冬小麦、油菜、萝卜。 10 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和某些变温动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总热量(有效积温)是一个常数。 11 阿伦(Allen)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以减少散热量。 12 贝格曼定律:恒温动物在寒冷地区个体有增大的趋势; 13 生物圈:指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圈层。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14 土壤:覆盖在陆地表面及水层下的一层很薄的圈层,是由固体、液体、气体组成的三相复合系统。 1 简述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 [答]: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是对生物起作用的环境因子。 2 生态因子作用有何特点? [答]:1.?综合性:自然界任何生态因子都不是独立的。 2.?非等价性: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不同,有主导因子和从属因子。 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任何生态因子都不可缺少,无法替代,但是,数量的不足可以由其它因子一定程度补偿。 4.?限定性:生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各生态因子的作用不同。 5 .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就是对生物产生直接影响;间接作用主要表现在因子的相互作用上。 3 简述耐性定律及生物耐性的主要特点? [答]:耐性定律:1913年美国生态学家谢尔福德指出,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耐性特点: 生物的耐性有最高、最低和最适范围。 生物耐性限度因发育时期、季节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变化。 自然界生物的耐性限度实际范围几乎都比潜在范围窄。 生物的耐性范围是可以改变的。 4 简要说明光周期对动物的影响? [答]:光周期影响动物的行为方式和繁殖行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决定动物的迁徙、迁移或洄游的时间; (2)影响鸟兽换羽、毛(短光照、限食、限水); (3)影响动物的生殖时间。鸟类在长光照一个月后可繁殖; (4)影响动物的冬眠和滞育(常与温度有关)。 5 海洋动物是如何调节渗透压的? [答]:海洋是一种高渗环境,其水域盐度在32%—38%,平均35%。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大致有三种渗透压调节类型。 等渗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如海胆、贻贝。不存在渗透失水或得水,无须调节。 高渗动物:海月水母、枪乌贼、龙虾等,在体液中保存尿素和氧化三甲胺而略呈高渗。这类动物增加渗透得水途径,常须调节以排除多余水。 多余的水靠排泄器官排除。它肾脏较发达,经常排稀尿 ;鳃经常摄盐 ,以保证体内水和盐离子的平衡。 低渗动物:海洋硬骨鱼,甲壳动物、软骨鱼类。这类动物增加了渗透失水途径,常要调节以使失水得到补充。 水分补充途径,主要靠饮大量海水,以排泄器官和腮排出溶质(尤其是钠),以保证体内水和盐离子的平衡。 6 陆生动物为了保水形成了那些节水特征? [答]陆生动物为维持水平衡,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形成了许多节水适应 : (1)减少呼吸失水:大多数陆生动物都能进行呼吸水分的回收。即呼吸道较长,且迂回曲折。鼻腔冷凝水,重吸收。 (2)减少排泄失水:有些脊椎动物如鸟、兽的肾脏,重吸收能力强,可以产生比体液的渗透压高的浓缩尿。 (3)排泄含氮废物上的保水性: 水生动物:排氨(NH4+),氨有毒性,到累积到有害浓度之前须迅速排出,耗水量大。据研究,鱼的鳃排出1g氨需吐水300—500ml。 陆生动物:无法为排氮而承受如此大量的水分丧失。排尿素、尿酸。 排泄尿素的动物:少数无脊椎动物、两栖类、龟、哺乳类; 排泄尿酸的动物:昆虫、爬行类、鸟类。 (4)减少体表蒸发失水: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