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药物料填充与封口 1、 胶囊规格的选择 空胶囊的选用 空胶囊分普通胶囊和锁口胶囊(分单锁口和双锁口两种),目前多使用锁口式胶囊密闭性好,不必封口。 2.药物的填充 ①若纯药物粉碎至适宜粒度就能满足硬胶囊剂的填充要求,即可直接填充。 ②若由于药物流动性差等方面原因,则需加一定的稀释剂、润滑剂用等辅料 3.封口 1.软质囊材:明胶为主,对蛋白质无影响的可填充。 挥发性物:乙醇、酸等,囊材软化或溶解;醛使明胶变性。 液态药物pH2.5~7.5为宜,否则易使明胶水解或变性、泄漏或影响崩解。 可用磷酸盐、乳酸盐等缓冲液调整。 软胶囊剂的制备 混悬液:圆型可包制5.5ml~7.8ml。 确定制备模具的大小。 三、软胶囊的制备 软胶囊的囊壳是由明胶、增塑剂、水三者所构成的,其重量比例通常是,干明胶:干增塑剂:水=1:0.4~0.6:1(常用的增塑剂有甘油、山梨醇或二者的混合物)。 软胶囊的囊壁具有可塑性与弹性是软胶囊剂的特点,也是该剂型成立的基础 所包药物与附加剂对软胶囊剂质量的影响 由于软质囊材以明胶为主,因此对蛋白质性质无影响的药物和附加剂均可填充,如各种油类和液体药物、药物溶液、混悬液和固体物。 注意:液体药物若含水5%或为水溶性、挥发性、小分子有机物,如乙醇、酮、酸、酯等,能使囊材软化或溶解;醛可使明胶变性,因此,均不宜制成软胶囊。 液态药物pH以2.5~7.5为宜,否则易使明胶水解或变性,导致泄漏或影响崩解和溶出,可选用磷酸盐、乳酸盐等缓冲液调整。 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常用滴制法和压制法制备软胶囊 (1)滴制法:滴制法由具双层滴头的滴丸机完成。滴制时,胶液、药液的温度、滴头的大小、滴制速度、冷却液的温度等因素均会影响软胶囊的质量。 (2)压制法: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旋转模压法。 软胶囊(胶丸)滴制法生产过程示意 自动旋转轧囊机旋转模压示意图 2、制备方法 工艺流程与设备 滴制法是将药物均匀分散在熔融的基质中,再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却液里,冷凝收缩成丸的方法。 一般工艺流程: 常用的冷却液有:液体石蜡、植物油、二甲基硅油和水等。 药物 混悬或熔融 滴制 冷却 + 基质 洗丸 干燥 选丸 质检 分装 质量检查 外观 水分∠9% 装量差异 崩解度与溶出度 v包装储存 20粒,超出限度的 不得多于2粒,或有 一粒超出限度1倍。 平均重量 差异限度 0.30g以下 ±10.0% 0.30g及以上 ±7.5% 四、肠胶囊剂的制备 肠溶胶囊制备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明胶与甲醛作用生成甲醛明胶,但此种处理法受甲醛浓度、处理时间、成品贮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使其肠溶性极不稳定。 另一种方法是在明胶壳表面包被肠溶衣料,其肠溶性较稳定。 五、胶囊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贮存 胶囊剂的质量应符合药典“制剂通则”项下对胶囊剂的要求: 1.外观 胶囊外观应整洁,不得有粘结、变形或破裂现象,并应无异臭。硬胶囊剂的内容物应干燥、松紧适度、混合均匀。 2.水分 硬胶囊剂内容物的水分,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出9.0%。 (一) 质量检查 3.装量差异 每粒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一粒超出限度一倍(平均装量为0.3g以下,装量差异限度为±10.0%;0.3g或0.3g以上,装量差异限度为±7.5%)。 4.崩解度与溶出度 胶囊剂作为一种固体制剂,通常应作崩解度、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 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规定。 凡规定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的胶囊不再检查崩解度。 (一) 质量检查 (二)包装与储存 由胶囊剂的囊材性质所决定,包装材料与储存环境如湿度、温度和贮藏时间对胶囊剂的质量都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应选用密闭性能良好的玻璃容器、透湿系数小的塑料容器和泡罩式包装,在小于25℃、相对湿度不超过45%的干燥阴凉处,密闭贮藏。 1、痱子粉处方 薄荷脑 6g 樟脑 6g 氧化锌 120g 硼酸 150g 滑石粉 718g 制成 1000 g 制法 薄荷脑与樟脑研磨→滑石粉适量→氧化锌 、硼酸 、剩余滑石粉研磨→过120目筛→制成 适用汗疹、痱子。有吸湿、止痒、收敛作用。 2.七厘散 处方: 血竭 500g 儿茶 120g 没药 75 g 乳香 75 g 红花 75 g 朱砂 60 g 麝香 6 g 冰片 6 g 前五味粉碎细粉→朱砂水飞成极细粉→麝香、冰片研细→与前粉末混研→过筛→混匀 用于跌打损伤,血瘀疼痛, 可化瘀消肿、止痛止血。 3.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