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调控 作物遗传育种 牛巧龙 被水淹没的三峡库区澎溪河白夹溪消落带 消落区是指因水位周期性变动而形成的一段特殊区域,是水、陆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对水、陆生态系统具有双重影响,特别是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较为突出,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如农业面源污染、土地利用变化等主要是通过消落区这一生态界面发挥作用的,它是河流生态修复的瓶颈和关键,因此,加强对消落区的研究是改善河流或湖泊水体质量的重要保证。 按照三峡工程调度方案,库水位将在 145~175m 之间变化,形成以半年为周期,高为 30 m,长为600 多千米 的消落区,它将成为库区生态系统中能量循环、物质转换的活跃地带,其生态系统受到来自水、陆两方面的影响。同时,随着库水位向175m靠近,其诱发和加重重力侵蚀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发生地质灾害频率增多,生态系统脆弱性加强,因此,三峡水库消落区具有生态功能不稳定性、生态脆弱性、地质灾害频繁性、变化周期性等特点。 一、库水对消落区土壤的影响 二、消落区土壤对水环境影响 三、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调控对策 一、库水对消落区土壤的影响 库水周期性涨落对消落区土壤养分及污染物的影响 由于周期性淹水,一方面导致土壤中 N、P 及其它营养物质从土壤中转移到水体,造成土壤养分流失,水体富营养化;另一方面,也加快了母岩养分的释放。 周期性淹水对消落区土壤影响 水中的有机物质及部分固体颗粒经沉淀或吸附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补充土壤的有机质,改良土壤物理性质,有关研究表明污水处理后的土壤能够增加生物量,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因而可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污水中的营养元素如N、P,经土壤吸附转化可增加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的肥力。当然这种影响也有不利的一面,主要是各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引起土壤成分、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变化,造成土壤污染,如作为有机质综合指标的COD 含量过高,可导致土壤缺氧,增加还原作用;石油类物质附着在土壤上影响通气性能并对土壤氨化、硝化作用有阻抑效应。此外,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和有机质对重金属有较强吸附作用,重金属被吸附后很难解脱,致使重金属在土壤中有较大的积累,形成土壤污染。 二、消落区土壤对水环境影响 库区次级河流淹没地及沿江垃圾堆放场淹没对水环境影响 从库区主要次级河流淹没土地面积与河流年径流量比值可看出,比值最小的为龙河,为 1.3;比值最大的为小江,达 28.5,其水环境质量受淹没土壤的影响最大,应该特别关注小江的水环境变化。另外,三峡库区的生活垃圾基本上沿长江干流及支流两岸自然堆放,形成了众多的大、中和小型垃圾堆放场,尽管目前三峡库区二期蓄水位以下的堆存生活垃圾已经得到清理,但是渗透到土壤中的污染物是无法清除的,水淹后污染物将会溶出,从而影响库区水质。 消落区农用地淹没对水环境影响 消落区城镇土地淹没对水资源污染的影响 城市表层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一般都比较高。万县市淹没城区的污染表层土壤中 Cd、Cu、Ni、Pb、TN、TP 与溶解磷均比淹没区农田土壤中的含量高,最大的达到 255 倍,最小的也有 1 倍左右。因此,大坝蓄水后,农田土壤溶出元素对库区水质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城区污染土壤溶出元素对库区水质影响较大。在淹没区水流缓慢的库湾,这种影响将更为突出,尤其是 N、P等营养元素浓度增加将会刺激藻类生长,出现局部的富营养化现象。 三、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调控对策 1 林泽工程 林泽工程是在消落带筛选种植耐淹而且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的乔木、灌木,形成在冬水夏陆逆境下的林木群落。根据三峡水库消落带的水位变动规律、高程、地形及土质条件等,以高程175m为界,在175m高程上下各6m作为林泽工程的实施范围,形成宽约10余米的生态屏障。在该范围内可以栽种池杉、落羽杉、水松、、桑树、枸杞、长叶水麻、秋华柳等耐淹林木种类,形成林木群落,可以充分发挥其生态缓冲带和景观美化功能。此外,在冬季蓄水前,收获其可以经济利用的枝叶部分,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避免了淹没期厌氧分解的二次污染 。 2 基塘工程 基塘工程是基于中国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基塘模式,如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模式。适用于季节性水位变动的基塘工程模式,就是在三峡水库消落带的平缓区域,在坡面上构建水塘系统,塘的大小、深浅、形状根据自然地形和湿地生态特点确定,塘内筛选适应于消落带湿地具有观赏价值、环境净化功能、经济价值的湿地作物、湿地蔬菜、水生花卉等,充分利用消落带自身丰富的营养物质,构建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