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产学习体会
一、溶氧问题
水体溶氧的来源:贫营养型及流水型水体的增氧的主要来源是大气溶入为主;富营养型水体主要是光合作用为主。
在自然条件静水养殖水体中溶氧的总收入:一是光合作用增氧约占89%;二是空气溶入增氧约占7%;三是水补给增氧约占4%。水体耗氧:一是生物呼吸及有机物分解耗氧约占80~90%以上;二是鱼类耗氧量约占5~15%;三是逸散进入空气耗氧量约占1.5%。
水体溶氧的变化规律:
溶氧分布的日变化:水体溶氧的最大值出现在日落之前,最小值出现在日出之前。
溶氧的垂直分布规律:
晴天中午及下午,溶氧的饱和度达200%以上;底层水中溶氧饱和度仅40~80%;中层水中溶氧随深度增加急剧减少,由此,形成溶氧的“跃变层”。
夜间,溶氧不断下降,垂直分布趋于均一。
无风作用下,溶氧的水平分布均一;有风作用下,溶氧的水平分布出现不均一状态:白天上风处溶氧量低,下风处溶氧量高;经过夜间的水体对流,凌晨上风处溶氧量高,下风处溶氧量低。
溶解氧的大小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当溶解氧≤2㎎/L:最小临界值。水体易老化、发臭,鱼类易浮头、窒抛晴天中午开机,造成上下水层对流,能使上层水中的溶氧传到下层去,增加下层水的溶氧量。由于下午仍有光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可以继续向水中增氧。经过夜间池水自然对流后,上下水层溶氧均可保持较高水平,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消除翌晨浮头的威胁。一般傍晚不宜开机,因为这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即将停止,不能向水中增氧,由于开机后上下层水中溶氧均匀分布,上层溶氧降低后得不到补充,而下层溶氧又很快被消耗,结果反而加速了整个水体溶氧消耗的速度,翌晨池鱼更容易浮头。
???曝气:促进NH3、H2S等有害气体的逸散。
水体悬浮物增加投饵常会造成局部水域透明度下降集中式的网箱养鱼使网箱区水域负荷量溶解氧经常会出现鱼类“浮头”或“泛池”现象。一般发生这种情况的水域都已有3 年以上的网箱养鱼历史水体营养物质的影响由于局部投饵,网箱内营养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网箱外,所投的营养物质并不能被鱼体完全消化吸收,投饵网箱养鱼输出的众多废物主要来自于未食饲料、粪便和排泄物营养物质氮、磷有机物这些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使藻类及其他水生生物过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水质恶化,病原微生物大量,水质腐败发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网箱内水体的恶化往往会波及到附近水域的水质,可见投饵网箱养鱼对水体影响大、涉及面广。对浮游生物的影响投饵网箱养殖加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外源营养物质输入增加了水体的营养物质,导致浮游植物开始大量繁殖,但是随着养殖时间的延伸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富集,水质恶化,光照下降,浮游植物的数量减少。至于网箱养殖对浮游动物的影响,许多专家认为网箱区周围的浮游动物数量显著减少,原因是浮游动物穿过网箱时被箱内的鱼摄食,以及网箱阴影对藻类的生长影响而造成浮游动物食物的贫乏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投饵网箱养殖区营养物质的增加,底栖动物的数量增多,但在网箱下方,营养物质大量堆积,溶氧下降,水质恶化,底栖动物数量则减少。
对底质的影响
网箱养鱼主要由于鱼类排泄物粪便残饵未摄食饵料的沉淀,对底质最明显的影响在于有机物的积累造成底质缺氧2)。在缺氧的条件下,底质中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如H2S、NH3、CH4?等。
对鱼类的影响
投饵网箱养殖对鱼类的影响是难以用好坏来评价的一方面,投饵网箱养鱼增加水体中营养物质的积累,为鱼类的生长提供丰富的饵料基础,使鱼类的生长率和成活率提高。投饵网箱养鱼有利于浮游生物种类多样性的保存和生物量的增加,从而为箱外其他鱼类提供更多的饵料生物,增加鱼产量。另一方面,网箱养殖可能导致天然鱼类种群生长率、丰度和成活率改变网箱养殖对天然鱼类群落的影响还表现在鱼群出逃后引起的变化,从网箱中出逃的或有意移植的鱼类通过掠食或摄食竞争造成当地种群灭绝、与当地种群杂交、掺杂基因库、破坏生境和引发流行病等。
合理布设网箱
选取自净能力强的水域布设,禁止在旅游区、主航道和供水区架设网箱考虑底质类型、水位变化、水流等方面的因素。砂质底质在吸附和释放污染物能力方面大于粉砂和粘土,所以当为首选要选择水流畅通,流速达0 .75 m/ s 的水域水位变化不宜过于剧烈,一般为7~9 m水不能太浅( 5 m),要保证箱底始终不接触底泥 以便箱内残饵及鱼的粪便随时排出箱外水也不宜过深( 10 m),过深易形成温跃层,底质中的残饵、粪便等因缺氧分解缓慢,上下水混合时会造成水质败坏 5 m水深(H ) 10 m)。
2. 控制网箱养殖规模
网箱养殖密度过高,不仅达不到高产的目的,而且养鱼的经济效益限制。投饵网箱所占湖库水面面积以3% 为极限(也有研究资料表明:网箱不宜超过水体总面积的0.078%),超过,鱼类排泄物中的氮成为富营养化的控制因素,同时水生态系统也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