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_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要点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戊戌维新运动 甲午战争的失败,震撼了中国朝野,知识分子意识到洋务运动军事至上理念破产,感受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知识分子为民族忧患意识驱使,向西方寻求“器物”之外的“技”。打破了传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路,动摇了“中学为体”的价值观。 于是,一部分资产阶级和进步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要求,并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社会思潮。 (一)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 当今日在覆屋之下, 漏舟之中, 薪火之上, 如笼中之鸟, 釜底之鱼, 牢中之囚, 为奴隶, 为牛马, 为犬羊, 听人驱使, 听人宰割, 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二)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甲午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加深,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扩大了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2)甲午战争宣告了三十年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打破了洋务派对近代工业的垄断。 (3)《马关条约》中允许外资在华投资设厂,对民间设厂的束缚不得不有所放松。 (4)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一些有识之士把发展民族工 业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一种手段,出现了投资近代工业的新热潮。 1、民族企业初步发展的原因 2、基本情况 1895年——1900年创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 商办企业共104家,资本总额为2300万元,这6年总数约为前20年总和。 楼景晖——合义和丝厂(浙江) 张振勋——张裕酿酒厂(烟台) 严信厚——通久源纱厂(宁波) 杨宗濂——业勤纱厂(无锡) 夏瑞芳——商务印书馆 张 謇——大生纱厂(南通) 1. 从政书生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年),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出身官僚家庭,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1879年后,他游历了香港、上海,目睹资本主义都市文明,阅读了一些西学的书籍,逐渐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日益衰败的专制要优越,不能再用旧时代看待“蛮夷”的眼光去衡量它们了,渐渐地产生了要求改变现状的革新思想。 康有为故居-广东南海市丹灶镇苏村 康有为铜像 康氏宗祠 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着力引伸和附会孔子的学说,作为维新的理论依据。其中《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对维新运动影响最深。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两书都是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和改革思想。这些著作的发表,给了顽固势力以有力的冲击,为推行维新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1895年康有为在京发起公车上书。后来维新派取得光绪帝支持。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在一起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 1898年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存。 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百日维新的措施,大都是康有为、梁启超所筹划。  康有为的维新活动,一开始就抱住孔子的理论权威和皇帝的政治权威,固然表明他所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但在当时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斗争策略。 戊戌维新期间办的报刊 湖南维新派人士左二为谭嗣同、右二为唐才常、右四为熊希龄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国外。在流亡期间,康 有为游历了美洲、南洋,在加拿大组织了保皇会。他坚持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 1913 年回国后任孔教会会长,创办《不忍》杂志,攻击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为帝制复辟造舆论。 1917年,参与张勋复辟丑剧。 1927年, 已70 高龄,亲赴天津为废帝溥仪“祝寿”。3月21日病逝于青 岛。 晚年常居并病逝于青岛 青岛辟有“康有为故居纪念馆” 及康有为墓两处景点 康有为的评价 “广东举人多得很,为什么康有为独独那么有名,因为他是‘公车上书’的头儿,戊戌政变的主角”。 ——鲁迅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写道:“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康有为梁启超研究会会长张磊 在中国近代史的进程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构成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3大重要阶段。中国近代史上真正触及政治制度的改革是从康有为发动的戊戌变法开始的。从结果看它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它同时又是一次重大的政治、思想启蒙运动。没有“戊戌六君子”的鲜血唤醒民众,就没有后来范围更广、规模更大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历史是呈链条状环环相扣的,不应将其割裂开来或贬低其中任何一环的价值。 从当时整个中国社会来看,最为紧要的是制度的缺失与改革,这点康有为看到了,而且提了出来。这就是康有为这个人最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