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写作五步法绪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涵和特点 新闻评论被称作是“报纸的心脏”,而短评则被称作是新闻评论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简明扼要的新闻评论文章,其特点是形式短小精悍,内容鲜明独到,语言生动活泼。 短评写作“五步法” 第一步:吃透材料,选取角度(选) 第二步:标题醒目,彰显主旨(标) 第三步:概述材料,简明扼要(叙) 第四步:评析材料,精到深刻(评) 第五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结) 处罚之爱   报载,一位杭州的小伙子,开车途经某交通岗亭,发现值勤的是一位漂亮女交警,怦然心动。之后他就经常在此路口故意变更车道,满心欢喜地等她来处罚。三个月下来,小伙子领了近十张罚单之后,也赢得了女警花的芳心。   用故意违章来曲线求爱并非上策,不过浪漫总是爱情最好的通行证,无往而不胜。“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弹着琴瑟向姑娘求爱只是“小儿科”。像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自己的爱慕构思成一部小说向自己的心仪对象求爱,那是真正的“大手笔”。   如今,据说有人成立了“求爱策划工作室”之类,复制的各种喜剧想来会越来越浪漫刺激。不过,求爱这种事情,人人都是天才的策划家。 课堂练习1:请以下面的新闻为素材,写一篇短评。 《新京报》2月3日报道,北京731路公交车上,一名外国乘客因其提出违规停车的要求遭到拒绝而对该车的司机与售票员破口大骂为“中国猪”,司机和售票员笑脸相迎,他们严格遵守公交公司的《员工守则》,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第一步:吃透材料,选取角度(选) (对于司机和乘务员的忍让,你持何态度?) (一) 反对忍让 1.触及到了人格及民族尊严。 2.纵恶消弭了正气,助长了邪恶。 3.《员工守则》漠视了员工的名誉权、生命健康权等基本权利。 (二)赞成忍让 1.表现了一个大国公民的气度和修养。 2.他们的行为既无损“国格”也无损人格。 3.以暴治暴不利于构筑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二步:标题醒目,彰显主旨(标)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守则应该废止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的尴尬 遵循守则与保全人格的对立统一 命题关键:其一,彰显主旨;其二,牵引短文。 第三步:概述材料,简明扼要(叙) 公交车上的顾客无理取闹,而司机乘务员却只能笑脸相迎,信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的《员工守则》。 叙事关键:三言两语,直接切题。 第四步:评析材料,精到深刻(评)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守则首先是“利润至上”思维模式的产物。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守则打上了官本位的烙印。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守则实际上侵害了员工的生命权、人权。 评论关键:其一,深刻;其二,集中。 第五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结) 这一守则对个体而言,不能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于情不容;对社会而言,不但不能伸张正义,反而助长了邪恶者的气焰,于理不合。那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此类的职业守则应该废止。 小结关键:收束全文、融情于理。 课堂练习2: 2月10日晨,南兰高速发生车祸。为抢在大雪封路前给已回武汉的民工发工钱,湖北建筑商孙水林连夜从天津驾车回家,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弟弟孙东林牢记哥哥心愿,除夕前一天,孙东林拿出哥哥遗留在事故车中的26万元,又从银行提取自己的6.6万元,加上母亲拿出的1万元养老钱,发放到了60多名民工手上。孙东林说:“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我也不知道该给每个民工发多少钱。我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我们就给多少钱!”孙东林还透露兄弟出身贫寒,饱尝打工艰辛。20多年来,兄弟俩约定,无论多困难,决不拖欠民工一分钱。幻灯片 20 第一步:请同学们就素材找到切入角度 (1)孙家兄弟俩; (2)民工们; (3)整个现象; 第二步:请同学们拟写标题。 诚信之和风 良知之细雨 第三步:请同学们就第一个切入角度用简要语言(一两句话)概括引述新闻素材。 哥哥为还工钱路途遇难,弟弟倾家完成哥哥遗愿 第四步:请同学们就引述内容进行评价(短评观点) 孙家兄弟的这场生死接力折射出道德光芒,让人称道。 (请同学们就自己的评价观点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方面:社会大背景(包工头拖欠工资,农民工以极端方式讨薪)与兄弟的生死接力(无论多困难,绝不拖欠农民一分钱工资)进行对比; 二方面:兄弟俩为民工赶在春节前发工钱,把压力和悲伤留给自己,把幸福和安康带给民工——责任感; 三方面:出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