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缩写:
智能运输系统ITS、紧急事件管理系统EMS、地理信息系统GIS、专用短程通信系统DSRC、电子收费系统(不停车收费先进光导摄象管摄影系统车辆自动识别AVI电子路径诱导系统ERGS智能化车辆-道路系统IVHS美国智能运输协会ITS America 先进道路支援系统AHS _车载移动站 、和电子站牌等几部分构成。
6、评价方法有 实地调查法、 费用效果比较分析法 、 数理模型法 。
7、ITS领域的标准也存在3种基本类型: 强制性标准 、 事实性标准 和 推荐性标准 。
8、GPS由三大子系统构成:_空间卫星系统 、__地面监控系统_、_用户接受系统。
9、城市交通诱导系统包括:__交通流信息采集与处理子系统_、_车辆定位子系统_、__交通信息服务子系统、__行车路线优化子系统_______。
10、专用短程通信系统DSRC标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物理层__、__数据链路层__、__应用层____。
11、根据造成交通拥挤的因素,可以把交通拥挤分为两类:_常发性的过大交通需求_和偶发性暂时通行能力降低_。
12、一个真正有应用价值的职能车辆系统必须同时具备实时性、__鲁棒性__、实用性_这三个技术特点。
13、车载路线诱导系统 、 蜂窝电话 、 有线电话 、 有线电视、 大型显示屏 和互连网等是第二代出行者信息系统的主要表现方式。
14、LADGPS(局域差分GPS系统)统的基本构成是 基准站 、 数据通信链 、
用户站 。
15、交通流量的采集是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段内的车辆数量的数据采集,其采集方法有 人工计数法 、试验车移动调查法 、 摄影法 和车辆检测器测定法 。
16、GIS系统主要由 图库 、数据库 和 管理分析工具 组成,三部分建立了灵活的调用和互访关系。
17.交通问题包括:1)安全问题2)拥挤延误问题3)环境问题4)能源问题5)土地问题。
18.日本在自动公路系统方面的研究最为先进,研究内容有:1、公路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信系统;2、事故监测与警报;3、使用视频、雷达监测器进行车辆间距控制;4、车辆最大速度控制;4、自动停车控制。
19.ISO标准中ITS服务领域:1、出行者信息系统2、交通管理与规划3、车辆安全与辅助驾驶4、商用车管理5、公共交通管理6、紧急事件管理7、电子收费8、安全(公共出行安全、易受伤害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措施、交叉口安全的智能化)
20.中国的ITS研究领域:1、交通管理与规划2、电子收费3、出行者信息系统4、车辆安全与辅助驾驶5、紧急事件和安全6、运营管理(公共交通)7、综合运输(商业营运)8、自动公路
21.ITS主要应用的技术:车辆传感器、外界传感器、驾驶员异常状态传感器、电子视野图像识别技术、位置测量技术、判断技术、数值化和数据库、车辆控制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系统、移动通信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人-机联系技术、人体机能学。
22.用于移动车辆定位的主要方法:(1)GPS单独定位(2)GLONASS单独定位(3)GPS/ GLONASS组合定位(4)GPS/DRS组合定位(5)GPS/INS组合定位(6)GNSS定位(7)GSM定位(8)北斗星卫星定位 辅助定位方法:(1)地图匹配技术(2)信号杆(3)无线电确定的卫星服务RDSS
23.GPS测量误差(按误差来源):电离层的延迟影响、对流层的延迟影响、SA的影响、星历延误、地球自转的影响、接收机的相关误差(通道偏差、量测噪声、中模型的残存误差、硬件噪声和延迟)。
24.实现差分GPS(DGPS)的方法:位置差分法、伪距差分法、载波相位差分法。
25.宏观交通流参数包括:交通流量、速度、交通流密度。
26.宏观交通流参数的采集方法:人工记数法、试验车移动调查法、摄影法、车辆检测器测定法。(可归纳为非自动采集技术和自动采集技术)
27.宏观交通流参数的自动采集技术:1感应线圈检测器2超声波检测器3磁性检测器4红外线检测器5微波雷达检测器6视频检测器7道路管检测器8声学检测器
28.行程时间采集方法:1浮动车法2车辆识别法3探测车法
29.移动通信的分类:按系统构成分为移动无线通信、移动无线电话;按其活动范围可分为航空移动通信、海上移动通信、陆上移动通信;按载体移动速度分为低速、中速、高速。
30.交通信息融合方法:1)概率统计方法:估计理论、卡尔曼滤波、假设检验、贝叶斯方法、统计决策理论以及其他变形的方法。2)人工智能方法:逻辑推理方法、学习方法。
31.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多种交通方式的出行计划2)路线引导的信息服务3)用户咨询服务4)与相关系统接口
32.出行者信息系统的功能:1)出行前信息服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