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研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欧洲翻译历史  在欧洲,翻译实践有长远的历史。有人甚至认为,欧洲文明源于翻译,上至罗马帝国,下至今天的欧洲共同市场,都要靠翻译来进行国际贸易。有人说,用古希伯来语写的《圣经》和用阿拉伯写的《福音》,如果没有先译为希腊文和拉丁文,后来又译为中世纪和近代诸语言的话,2000年来的犹太基督教文化就不会产生,因而欧洲文化也不会出现。 欧美翻译理论  欧美许多国家的翻译理论是五花八门的。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是翻译可能论,一派是翻译不可能论。 还有直译与意译的争论。这种争论在欧洲也有很长的历史,但在中国尤其突出。 中国翻译历史  中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在世界上有显著的地位。《礼记》已有关于翻译的记载。《周礼》中的“象胥”,就是四方译官之总称。 后来,佛经译者在“译”字前加“翻”,成为“翻译”一词,一直流传到今天。 一、东汉至北宋时期 这是以佛经翻译为主的时期,历时约一千四百多年。 西汉时安息国人安世高,他将梵文《安般守意经》等九十五部佛经译成汉文; 从隋到唐,是我国翻译事业发达的一个阶段。翻译巨星玄奘。玄奘于唐太宗贞观二年去印度求经,十七年后回国,带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译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并将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玄奘在翻译理论方面也有所贡献,他提出的“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标准,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北宋(960~1127)初期还有翻译活动,以后逐渐衰微。它的重新兴起始于明代(1368~1644)永乐五年(1407)。那时由于对外交通的需要,创立了四夷馆,培训翻译人才。 二、明朝至五四运动时期 这是我国翻译事业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性阶段。翻译的内容主要是西欧各国的科学、哲学、文学等著作。 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全作,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对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 严复所译作品多系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如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 鸠的《法意》、斯宾塞尔的《群学肄言》等。严氏选材严谨,态度认真,提出的翻译标准“信、达、雅”,对我国翻译事业作出了贡献。 林琴南采取与他人合作的方式,译了一百六十多部文学作品,著名的译作有《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迦因小传》等。 西方的文化科学的介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政治运动,都是同国外新思想、新文化的引进有密切的关系。 三、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时期   “五四”以后,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和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的翻译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内容来说,我国开始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文艺理论、苏俄及各国的进步文艺作品的大量翻译。比如《俄国共产党党章》、《共产党宣言》、《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联共党史简明教程》、《剩余价值学说史》这些马列经典著作,就是这一期的译品。这些译品成为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南。文学方面,如俄国的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果戈理、屠格涅夫、契诃夫的作品,法国作家雨果、莫泊桑的作品,也陆续介绍进来。 从形式来说,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白话文在译本中占了统治地位。 这一时期比较有成就的翻译家有成仿吾、郁达夫、曹靖云、韦素园、冯至、梁实秋、周作人、胡适、田汉、傅雷等;影响最大的有鲁迅和瞿秋白。鲁迅的译约占全集的一半以上,著名的有法捷耶夫的《毁灭》、果戈理的《死魂灵》、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等,还进行了翻译理论的研究,组织翻译工作,如组织未名社,对翻译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瞿秋白的译作也占本人文集的二分之一,他是马、恩、列关于文学之经典理论最早的有系统的介绍者;还翻译了普希多、果戈理、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人的作品,他译的《海燕》,至今读来脍灸人口。他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也是不小的。 马列主义的输入,苏俄及其他进少文化的引进,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中国新文化的发展。 中外翻译理论比较 东西双方探讨的问题基本相同。双方都讨论翻译的可能与不可能的问题,也讨论直译与意译的问题。 但是双方也有不同之处。西方谈翻译理论,偏重于可能与不可能的问题,以及可能的程度。基本上是同一语系的语言之间的互相翻译。 中国偏重于直译与意译之争。这是由于从佛经的翻译到现代科学文学著作的翻译,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英汉语言的对比 一、?英汉思维差异? 1.?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Play?is?infinitely?open-ended?in?its?expression;?one?person’s?drudgery?can?be?another’s?ecstasy.? 娱乐本身永远都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觉得单调乏味,而有人则可能如醉如痴。 2直线思维与曲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