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望远镜的分辨本领和物镜口径 物镜 目镜 fo fe 眼睛 望远镜的角放大倍数为: 望远镜的角分辨本领决定于物镜的口径Do,因为望远镜的孔径光阑是物镜—凡是被物镜接受的正入射宽光束总能全部通过目镜而进入人眼睛,故此望远镜的最小分辨角为: 有效放大率: 哈勃号太空望远镜: 全长12.8米,镜筒直径4.27米,重11吨,三大部分组成:光学部分、科学仪器、辅助系统。 *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和物镜数值孔径 l ??0 u0 ?y0 u’ ?y0 ?y’ *几点说明: 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 比如,显微镜的N.A.=1.5,照明波长为550nm的有效放大倍数: 这是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因为超过Meff的放大倍数以试图看到小于?y0m的细节是徒劳的。 提高分辨率的方法之一是提高N.A.,可通过油浸和使用广角透镜获得较大的数值孔径。不过N.A.最大为1.5左右,此时?y0m??0/2,这是传统光学显微镜的极限分辨率—半波长。 选择短波长光照明是提高显微镜分辨本领的另一个途径。 电子显微镜: 传统的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受限于光波长,使用短波长光照明是提高显微镜分辨本领的途径之一。利用运动电子的具有波动性制造电子显微镜,因为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极短,所以它有极高的空间分辨本领。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电子束发散角较小,u0~0.16rad; 电子波长取决于电子的加速电压: 2?106 5?10-2nm 1.2?10-2nm 104V 1.5?10-2nm 分辨本领 6?106 3.7?10-3nm 105V 有效放大率 电子波长 加速电压 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显微镜领域): 一半授予德国Fritz Haber Institut der Max Planck Gesellschaft的Ernst Ruska,表彰他在电光学领域做了基础性工作,并设计了第一架电子显微镜;另一半授予瑞士Rüschlikon IBM苏黎世研究实验室的德国物理学家Gerd Binnig和瑞士物理学家Heinrich Rohrer表彰他们设计出了扫描隧道显微镜。 TECNAI F30场发射透射电镜 点分辨率:0.205 nm point at 300kV 线分辨率:0.102 nm line at 300kV 环境可控扫描电镜 ?特点:图像分辨率高对任何样品无需处理,可直接进行观察;进行动态反应过程的直接观察 。 阿贝正弦条件 光具组 y0 P Q R T S M N T’ S’ M’ N’ F’ Q’ G’ P’ R’ -y’ u0 u’ n0 n’ 在傍轴条件下: 位移-相移定理 y (x0,y0) r 方向(?1,?2) x O (x+x0,y+y0) (x,y) 1 2 z 位移-相移定理: 在夫琅禾费衍射系统中,当一个图像位移时,夫琅禾费衍射场响应一个相移; 说明:对该定理的证明中,隐含了“系统具有空间不变性”。 (?1,?2) (?1,?2) x’ y’ y x 全同结构的夫琅禾费衍射场 例题:求解五方孔的夫琅禾费衍射场 位移: r1 r1 r2 r3 1 2 3 4 0 y x 位移—相移定理: §4.5 一维光栅、二维光栅 光栅:凡是含有众多全同单元,并且排列规正、取向有序的周期结构,统称为光栅。 一维光栅是最简单的一种光栅,也是常用的一种光栅。如下图就是一个一维光栅,其透光缝宽为a,挡光宽度为b,即光栅的空间周期 d=a+b,也称为光栅常数。 N ? N ? a b N? R A ? 矢量图解法: 矢量图解和等比求和得到的结果完全一样。 强度单元因子 强度结构因子 *一维光栅强度的主要特点 N=1 N=2 N=3 N=4 N=5 N=6 N=7 (1) 主峰位置: (2) 主峰的半角宽度: 第k级主峰,其左右的第一个零点,即暗点的位置(?k,???),应该满足: N=5 光栅尺度越大,主峰半角宽度越小,两者呈反比关系。 N=5 N=4 (3) 两个主峰之间; 两个主峰之间有N-1个零点和N-2个次极大值,随N的增加,次极强的高度相对于主极强迅速下降,一般光栅N比较大,所以次极强非常弱,于是光栅的衍射图样仅仅观察到离散的非常细锐的条纹。 N=7 (4) 单元因子的作用: 单元因子(sin?/?)2决定了入射光功率在各主峰之间的分配。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使个别主极峰消失—缺级。 光栅衍射的“光强合成”示意图 补充问题:双缝干涉与双缝衍射 的区别 另外: note03. 例题:一块一维光栅,刻缝密度为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