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语语法学 黄任忠 绪论 一、汉语语法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一)定义 汉语语法学就是研究汉语语法的科学。 与语法学相并列的还有:语音学(音韵学)、词汇学(训诂学)、文字学等。 (二)研究对象 1.词法 2.句法 3.语法与语义 4.双语语法比较 5.与语音词汇逻辑修辞的关系 6.语法理论 7.语法学家的贡献 8.语法教学 9.语法与机译的关系 二、汉语语法学发展的原因 (一)汉语语法学产生较晚的原因 1.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语序和虚词,因此语法规律隐藏较深,不易发现。 印欧语有形态变化,汉语重虚词和语序。 2.长期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压制,束缚了语法学的发展。 秦始皇“焚书坑儒”——清王朝大兴“文字狱”、闭关自守,妄自尊大。 3.传统语文学有限的狭隘的实用目的限制,妨碍了汉语语法学的建立和发展。 训读经书,解释古籍;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 (二)汉语语法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1. 汉语语法特点的揭示。 主要吸取印欧语系语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乃至成果,汉语语法学者,包括马建忠在内都不忘孜孜不倦地寻求汉语语法的特殊规律。 2. 语法研究理论的更新 一些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如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生成语义学、切夫语法、系统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等不仅被介绍进来,而且经过改造、消化、融合,开始尝试用来分析、解释汉语语法,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3.语法研究对象的变化。 《马氏文通》及相应的一些著作研究的对象是先秦的古代汉语,到《新著国语文法》则变为当时的白话文。“白话文正式从‘不登大雅之堂’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成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这是我国现代语言学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徐通锵、叶蜚声1979)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选用白话文《红楼梦》的书面语言,赵元任《国语入门》和《汉语口语语法》则选用活生生的口语。 4.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对语法学的影响。 语言学各分支学科,如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方言学等都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5.社会变革的影响。 中国特殊的国情下,社会的重大变革必然会对汉语语法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戊戌变法促成了《马氏文通) ,“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了《新著国语文法》,新中国形成了《暂拟系统》,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汉语语法学活力 6.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发展,包括文化、教育、科技乃至于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必将对汉语语法研究提出新的要求。 《暂拟系统》和《系统提要》,汉语热,机器翻译,人工智能,中文信息处理。 三、汉语语法学史的分期 1. 酝酿时期(西周——1898年) 2. 草创时期(1898年——1936年) 3. 探索时期(1936年——1949年) 4. 发展时期(1949年—1978年) 5. 创新时期(1978年—— ) 四、港台和国外的汉语语法研究 (一) 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汉语语法研究 1949年后,因为政治,台湾省、香港地区与大陆在学术上隔绝。 台湾省的汉语语法研究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9):50年代推行国语运动,出版了一批实用性的语法普及读物,其中以许世瑛的《中国文法讲话》为代表,影响最大。 许世瑛(1909—1972),字诗英,浙江绍兴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执教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 1946年到台湾,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辅仁大学教授。毕生从事语法研究和语法教育工作,在普及语法知识和培养语法研究人才方面有较大贡献。 受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影响很大。 第二阶段(1959—1977):60年代前后,台湾省语法学界着力于汉语历史语法体系的构拟,强调古汉语的分期研究,以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为代表,影响颇大。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