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音乐形成了独奏的体系。 乐器已有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弹拨乐器几类。 打击乐中,有铜鼓、木鼓(以动物为皮革)铙、磬、钟尤其是编钟。 编钟:奏出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攻和宴会、祭祀。出土于陕西凤翔的商代传世品“双鸟饕餮纹鼓”和湖北崇阳出土的商代铜鼓。 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打击乐器。 铙:古代铜制打击乐器。 钹(镲):即大钟,古代打击乐器,铜制。 埙(仿古) 铜鼓 编钟 磬 古铙 钹 编磬 铙 从秦汉开始到清代,中国音乐沿着春秋战国时期奠定的基础,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吹奏乐有了(1)排萧、(2)笛(张骞出使西域引入)(3)唢呐:双簧管乐器,最早出现在波斯、阿拉伯 。(4)笙:簧管乐器 (5)竽(成语有“滥竽充数”) 排萧 笙 唢呐 竽 弦乐主要有:(1)琵琶:拨弦乐器(2)箜篌:弹拨乐器,分卧式竖式两种 。(3)琴 :“神农”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4)瑟(5)筝(6)忽雷。 古琴 古 筝 琵琶 小忽雷 大忽雷 箜篌 秦至清创作了数不胜数的名曲 (1)《高山流水》:琴曲,内容根据《吕氏春秋》中俞伯牙鼓琴的故事。 (2)《萧湘云水》:南宋浙派琴师郭楚望所作。该曲流露出作者对国事日危的关切之情,成功的表现出云水掩映,烟波浩渺的艺术境界。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当时爱国知识分子的内心情感。 (3)《十面埋伏》:琵琶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的情景。 《大风歌》 《酒狂》 《秦王破阵乐》 《平沙落雁》 《阳春白雪》、《阳关三叠》、《汉宫秋月》、《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 《霓裳羽衣曲》 古代音乐按其功能大致可分为五类: (1)仪式音乐:用于祭祀、宗庙、大典,也包括宗教寺庙的仪式音乐。其特点是音域不宽,节奏缓慢,肃穆庄重。 (2)宫廷舞乐:又称燕乐,宫中乐。主要用于帝王在宫中饮宴、游乐。如唐代《霓裳羽衣曲》。 (3)声乐:声乐指用人的嗓子演唱的音乐,声乐用歌词的内容来规范音乐表现的多样性。 (4)独奏器乐:独奏器乐是不需要伴奏就能独立地演奏曲子的器乐。中国古代的许多乐器是可以独奏的。 (5)民乐:即民俗庆典中的音乐,多以吹奏乐和打击乐为主,在民间遇有婚丧嫁娶等活动时往往以民乐来烘托气氛。 中国音乐的特色: (1)旋律为主:音乐的表现手段是旋律和节奏,以及和声、配气、对位等。所谓旋律,就是声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的运动。弦乐最能表现旋律之美。 (2)节奏喧泄:人们在演奏打击乐器时,通过敲打有节奏的节拍,使人们的情绪激动,从而宣泄情感。古代的打击乐表现的主要是节奏之美。 (3)理性之美:古人曰:“诗言志,歌咏怀”。就是说歌舞更强调表现人的内心情怀,但即使是情怀的表现,也要“发乎情,止乎礼。”因此,中国古代的音乐都是合乎礼节、充满理性的。 12.2.6 戏曲 1)戏曲的历史沿革 中国戏曲是指中国的传统戏剧。 汉代的百戏,可以看作中国戏曲的萌芽,首见于汉代。 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中有对百戏演出场面的描写 , 他描写了当时流行的《湘妃怒》的情景:“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委婉……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唐代的帝王崇信佛教,允许佛教自由宣传,佛教徒用讲唱的方式对听众宣讲佛理,这就是“变文”,后来,“变文”为文人们所采用,用来讲唱民间传说的故事。 唐代中叶,在都市繁华和音乐发达的基础上,产生了“参军戏”。 宋代的南戏是元杂剧的前身,成就较高。 金院本是金代的一种戏曲,剧中有各种不同的角色(前代均无)用大曲演唱。 元代杂剧把戏曲艺术推向了高峰,出现了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其剧目可分为“末本”和“旦本”两种,其歌唱艺术也有很高成就,不少知名演员都是出色的歌唱家。 到了明代,杂剧逐渐衰退,传奇代之而起,为主要的戏曲形式。 传奇盛行于明代与清代前期,它篇幅长大,戏曲情节的组织、乐曲的联套布局、以及词句四声的和谐、韵脚的流畅等,都极讲究。 中国古代戏曲中最优秀的地方戏是昆曲,国剧是京剧。 2)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