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谷氨酸发酵机制 L-谷氨酸是生物机体内氮代谢的基本氨基酸之一,也是联接糖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枢纽之一,在代谢上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L-谷氨酸单钠,通称味精,具有强烈的鲜味,是一种十分重要调味品,广泛应用于烹调和食品加工。 目前,全世界谷氨酸钠年产量已达280-300万吨,占氨基酸总产量1/2左右。它不仅在氨基酸工业,而且在整个发酵工业中也令人瞩目。 1964-1965年我国建立发酵法生产。目前全国有近30家工厂生产味精,2007年年产量约191.3万吨,居世界首位。 2.1 谷氨酸发酵机制 谷氨酸生物合成包括糖酵解途径(EMP)、磷酸戊糖途径(HMP途径)、三羧酸循环(TCA)、乙醛酸循环和CO2固定反应等。 2.1.1 谷氨酸生物合成的主要酶反应 在谷氨酸发酵中,生成谷氨酸的主要酶反应有以下三种: (一)谷氨酸脱氢酶(GHD)所催化的还原氨基化反应 α-酮戊二酸+NH4++NADPH2→谷氨酸+H2O+NADP (二)转氨酶(AT)催化的转氨反应 α-酮戊二酸+氨基酸 → 谷氨酸+α-酮酸 (三)谷氨酸合成酶(GS)催化的反应 α-酮戊二酸+谷氨酰胺→ 2谷氨酸 2.1.2 谷氨酸生物合成的理想途径 图2-1 由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理想途径由上述谷氨酸生物合成的理想途径可知,由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由于1mol葡萄糖可以生成1mol的谷氨酸,因此理论糖酸转化率为81.7%(147/180×100%=81.7%)。 上式中四碳二羧酸(草酰乙酸)100%通过CO2固定反应供给。 2.1.3 谷氨酸发酵的代谢途径 (一)谷氨酸发酵的代谢途径 谷氨酸的合成主要途径是α-酮戊二酸的还原性氨基化,是通过谷氨酸脱氢酶完成的。α-酮戊二酸是谷氨酸合成的直接前体,它来源于三羧酸循环,是三羧酸循环的一个中间代谢产物。由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代谢途径如图2-2所示,至少有16步酶促反应。 (1) 葡萄糖首先经EMP及HMP两个途径生成丙酮酸。其中以EMP途径为主,生物素充足时HMP所占比例是38%;控制生物素亚适量(2~5μg/L),在发酵产酸期,EMP所占的比例更大,HMP所占比例约为26%。 (2) 生成的丙酮酸,一部分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另一部分经CO2固定反应生成草酰乙酸或苹果酸,催化CO2固定反应的酶有丙酮酸羧化酶、苹果酸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CO2固定反应如下: (3) 草酰乙酸与乙酰CoA在柠檬酸合成酶催化作用下,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在顺乌头酸酶的作用下生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再在异柠檬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α-酮戊二酸,α-酮戊二酸是谷氨酸合成的直接前体。 (4) 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经还原氨基化反应生成谷氨酸。 (二)控制谷氨酸合成的重要措施 由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代谢途径可知,有三个重要环节可控制谷氨酸的大量生成,也就是谷氨酸生产菌所必须具备的主要生化特点。 (1)α-酮戊二酸氧化能力微弱,即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力微弱 谷氨酸产生菌糖代谢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α-酮戊二酸氧化能力微弱。谷氨酸产生菌的α-酮戊二酸氧化力微弱,尤其在生物素缺乏条件下。在铵离子存在下,α-酮戊二酸因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作用,经还原氨基化反应生成谷氨酸。 (2)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强 谷氨酸产生菌的谷氨酸脱氢酶活性都很强。该酶以NADP+为专一性辅酶,谷氨酸发酵的氨同化过程,是通过连接NADP+的L-谷氨酸脱氢酶催化完成的。沿着由柠檬酸至α-酮戊二酸的氧化途径,谷氨酸产生菌有两种NADP+专性脱氢酶,即异柠檬酸脱氢酶和L-谷氨酸脱氢酶。 在谷氨酸生物合成中必须有谷氨酸脱氢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共轭反应。在铵离子存在下,两者偶联起来形成氧化还原共轭体系,使α-酮戊二酸还原氨基化生成谷氨酸。由于谷氨酸产生菌的谷氨酸脱氢酶比其它微生物强大得多,所以由三羧酸循环所得的柠檬酸的氧化中间物α-酮戊二酸就不再往下氧化,而以谷氨酸的形式积累起来。 (3)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高 谷氨酸的分泌可降低细胞内产物的浓度,消除了谷氨酸转化成其它代谢物的可能,减低了对谷氨酸脱氢酶的抑制,并使谷氨酸的生成途径畅通。由生物素亚适量可造成细胞膜对产物的高通透性。生物素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的机制与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房屋建筑加固改造工程施工重点及难点分析与对策.pdf VIP
- 【基恩士】LR-W500(C) 使用说明书 (简体中文).pdf VIP
- 2025年全国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依利特MFD3100多波长荧光检测器用户手册.pdf VIP
- 医疗气体系统施工的质量监控重点及监理措施(可编辑word版).doc VIP
- 《西门子接口模块 ET 200M IM 153 2 产品手册 中文超清版》.pdf VIP
- 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查房PPT课件.pptx VIP
- 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习题巩固.doc VIP
- 索尼sony_mdsje480_使用说明书手册.pdf VIP
- 城市管理网格员(中级)考试题库(浓缩300题).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