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_补气药解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七章 补虚药 一、含义: 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二、功效:补虚(补气、补阳、补血、补阴) 三、适应证: 虚证(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阴虚证) 第一节 补气药 一、特点:多属甘温或甘平,以补脾气、益肺气为主要作用。 二、主治: 1.脾气虚证——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溏薄,体倦神疲,面色萎黄,消瘦或一身虚浮,甚或脏器下垂等。 2.肺气虚证——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咳嗽无力,声音低怯,甚或喘促,体倦神疲,易出虚汗等。 人参 甘微苦平 肺脾心 根 1.根据生长情况命名: 野山参——系野生者。 移山参——系人工移植栽培者,又名“园参”。 2.根据产地命名: 吉林参——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 高丽参——主产于朝鲜,名“朝鲜参”。 东洋参——主产于日本。 3.根据炮制命名: 生晒参——鲜参洗净后干燥者称“生晒参”,补气力佳。 红参——蒸制后干燥者称“红参”,补气次之。 白参——煮后入糖汁浸润再晒干者称“白参”、“糖参”, 补气再次之。 参须——加工断下的细根称“参须”,补气最弱。 西洋参 根 西洋参 补气养阴:热病气阴两伤证。 清热生津: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特点:清补。 传说:古时山西上党(现名为长治)盛产人参,因被大量采挖而绝种,后来此地生长出来一种新植物——党参。 据考:党参最早见于秦代时山西的上党郡,故名“上党参”,简称“党参”;隋代改上党为潞州,又名“潞党参”;山西五台山产者,名“台党参”。 ※党 参 1.补中益气,补脾益肺——脾肺气虚证。 2.养血——气血两虚证。 3.生津——气津两伤证。 党参能不能完全代替人参? 不能。因党参补气力弱,大凡轻证和慢性疾病,可代人参用;若急证、重证,仍用人参为宜。 本品原在南京明孝陵所发现,故名“太子参”,因治儿童虚汗有效,又名“孩儿参”、“童参”。 辽参(人参)之小者,原亦名“太子参”,功同人参而力薄,与今之“太子参”异物同名。 太子参 补气健脾、生津润肺——脾肺气阴两虚证。 特点:气阴双补,略偏寒凉,属 “清补”之品。 作用平和,多入复方或作病后调补之用。 用量宜大,10~30g。 黄芪 1.补气——脾、肺气虚及中气下陷之证。 固表——气虚自汗证。 2.利尿消肿——气虚水肿、小便不利。 3.托毒排脓,敛疮生肌——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 特点:“补气升阳”,外固内托。 9~30g;大剂量用至30~60g。 补气升阳宜炙用,其余生用。 白术 根茎 山 药 甘平 脾肺肾 根茎 山 药 薯蕷、山芋、怀山药 补脾肺肾,益气养阴,且略能收涩: 1. 脾虚证。 2. 肺虚证。 3. 肾虚证。 特点:平补三焦 山 药 山 药 薯蕷、山芋、怀山药 补脾肺肾,益气养阴,且略能收涩: 1. 脾虚证。 2. 肺虚证。 3. 肾虚证。 特点:平补三焦 大枣 甘温 脾胃心 果实 大枣 1.补中益气——脾气虚证。 2.养血安神——脏躁证。 3.调和诸药——缓和诸药峻烈之性。 蜂蜜 甘平 肺脾大肠 ※甘草 蜂蜜 脾虚湿滞之便溏、泄泻 (参苓白术散) 脾虚湿滞兼肝郁之带下 (完带汤) 肺气阴不足之虚劳乏力、咳喘短气、无痰或痰少而粘(资生丸) 肾气不足,下元不固之遗精早泄、遗尿尿频(缩泉丸) 肾阴虚之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潮热盗汗 (六味地黄丸) 消渴证肺脾肾不足,气阴两虚者 (玉液汤) 三焦兼入、气阴双补、药食兼备 “长寿因子” 五谷不收也无患, 只要二亩山药蛋 脾虚湿滞之便溏、泄泻 (参苓白术散) 脾虚湿滞兼肝郁之带下 (完带汤) 肺气阴不足之虚劳乏力、咳喘短气、无痰或痰少而粘(资生丸) 肾气不足,下元不固之遗精早泄、遗尿尿频(缩泉丸) 肾阴虚之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潮热盗汗 (六味地黄丸) 消渴证肺脾肾不足,气阴两虚者 (玉液汤) 三焦兼入、气阴双补、药食兼备 甘草《本经》 甘补 补脾益气 心气虚,心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作主药 脾气虚,四君子汤,作辅助。 甘缓 缓急止痛 多种原因所致脘腹、四肢拘挛作痛,如芍药甘草汤 缓和毒烈药性 二陈汤,缓半夏燥烈 四逆汤,缓附姜燥热白虎汤,缓石知阴寒大承气汤,缓硝黄峻下 调和药性 寒热并用,麻杏石甘汤 补泻并用,温脾汤 甘和 调和药性 甘解毒 生性寒 解热毒,治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单用、配伍桔梗 解药食中毒,单用煎汤 祛痰止咳,单用有效,多入复方为佐使,治疗多种类型咳喘,如三拗汤、麻杏石甘汤、二陈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等 用量用法: 煎服,1.5~9g,生用解毒,蜜炙补益 使用注意: 反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