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3
三、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 9
四、风险评估程序及方法 9
五、风险源识别及确定风险因素 10
六、基本风险点清单 13
七、风险评估内容及基本风险点归类 14
八、风险控制措施 15
九、残留风险评估 19
十、风险的管理和风险的结论 20
十一、存在问题和建议 20
长平高速公路LJ6合同段
(K18+300~K24+260)
虹梯关特长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一、编制依据
1、长安高速公路长治至平顺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六合同段(K18+300~K24+260)、长平高速公路LJ6合同段(K18+300~K24+260)虹梯关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
7、《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8、《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
9、《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1、其它国家、铁道部规定的安全规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隧道施工安全作业手册》等有关规定。
12、本公司编制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管理水平、现有的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积累的铁路施工安全经验。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虹梯关特长隧道为本标段的重点、控制性工程,设计为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上下行设置。左线全长13122m,右线全长13098m。我标段起里程为K+0~K24+0,路线全长km。左线K18+300~K24+0,长5910m;右线YK18+314.77~YK24++210~K24+0,长50m;3号斜井(708.56m)坡度37.388%,倾角20°30′;4号斜井(679.73m)坡度38.386%,倾角21°00′。
隧道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隧道建筑限界,双行单洞断面,净宽10.25米米隧道隧道名称起讫桩号围岩级别及衬砌长度(m)III Ⅳ Ⅴ 紧急停车带 景
观
带 洞门
Ⅳb Ⅳa Ⅳq Ⅴ Ⅴq 左线K18+300~K24+210 5910 840 2240 975 1265 0 170 100 320 端墙式 右线K18+314.77~YK24+186 5871.23 930 2055.23 775 1315 0 180 96 320 200 端墙式 3#斜井 K0+000~K0+665 708.56 340 205 0 118.56 45 0 0 端墙式 4#斜井 K0+000~K0+635 679.73 315 195 40 99.73 30 0 0 端墙式 2.9气象特征
本合同段属温暖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8.8℃,极端最高气温为37.0℃,最低气温为-29.3℃。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10月至次年5月为霜冻期,为期150~180天,11月至次年3月为冰冻期,冻土深度0.5~1.0m。风向多以西北和东南为主,年平均风速为2.8m/s。
3、施工图设计概况
3.1洞口设计
按照尽可能避免大挖大刷的原则确定隧道洞口的位置,结合洞口的地形、地质条件,采用端墙式洞门。洞口边仰坡采用喷锚网防护。
3.2洞身设计
根据隧道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其支护衬砌参数按工程类比,并结合有限元分析确定。
隧道初期支护以喷射砼、锚杆、钢筋网为主要支护手段,二次衬砌采用C25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模板台车浇筑。在Ⅳa型衬砌的喷射混凝土中设钢格栅拱,在Ⅴ、Ⅴq型、洞口加强段的喷射混凝土中设型钢拱。在Ⅳa型衬砌超前预支护采用Φ25砂浆锚杆,Ⅴ、Ⅴq型衬砌超前预支护采用Φ42小导管注浆,洞口加强段超前预支护采用Φ108大管棚。
3.3防排水
隧道防排水按“防排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设计。
洞口边仰坡坡口外5m左右设截水沟,以防止雨水对坡面、洞口的危害。
于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之间铺设EVA复合防水层,二次衬砌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标号不小于S8。
防水层与喷射混凝土直接设纵向环向盲管。纵向盲管设在边墙底部,沿隧道两侧,全随到贯通,环向盲管沿隧道断面环向布设(1道/10~20m)。并下伸至边墙脚与纵向盲管相连,衬砌背后的地下水通过环向排水盲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