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_本科毕业论文.docVIP

青川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_本科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川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_本科毕业论文

前 言青川县人民政府于2004年初委托四川大学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所编制完成了《青川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年)。令人遗憾的是,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发生了举世震惊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地震灾害给青川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也使正在起步的青川旅游业遭受了严重打击。正是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青川县旅游局组织编制了《青川县汶川大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随后,青川县政府和浙江省援建青川指挥部委托浙江大学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修编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本次规划范围为青川县全境,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其中2008-2010年为灾后恢复重建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突破时期,2016-2020年为拓展提升时期。考虑到本规划编制前已经有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本规划编制过程中,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迅速推进并不断取得令人欣喜的成就。另一方面,旅游业是一个发展变化特别迅速的产业,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本规划将重点放在2011-2015年即“十二五”时期,对灾后重建时期的旅游业发展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对规划期内最后五年的旅游业发展只是从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等方面进行了战略层面的引导。 浙江大学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高度重视本项目的工作。自接受委托以来,中心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进行实地调研,编制组在青川进行实地考察与现场指导的时间约有100人天。期间,我们还先行编制完成了东河口地震遗址的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见证了东河口地震遗址纪念园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建成开放的全过程。在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规划报告已经数易其稿。尽管如此,我们深感对青川实际情况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灾后重建时期日新月异的巨变还缺乏全面准确的把握,恳请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教。 本项目工作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青川县旅游局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得到了浙江省援建青川指挥部的大力指导和帮助,得到了青川县委常委庞仕杨的热忱关怀,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祝愿青川县旅游业加快发展、后来居上! 第一章 旅游发展条件分析与评价 一、县域概况 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白龙江下游,川、甘、陕三省结合部,位于东经104°36-105°38,北纬32°12-32°56,处于祖国中西部交接地带上,距广元市区约120公里,距成都300多公里。周围与陕西省宁强县,甘肃省文县、武都县,四川省江油市、平武县,广元市市中区、朝天区、剑阁县等八县(区)相邻,素有“鸡鸣三省”、“金三角”之称。 青川县国土面积3269平方公里,辖有9镇、27乡(含2个回族乡)、271个行政村。2007年全县户籍人口约25万人,其中汉族占98%,回、藏、壮、苗、朝鲜等少数民族占2%。总人口中农业人口约22万人,城镇化率仅12%。 (一)自然地理环境 青川县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山高坡陡,坡度大于25°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3.8%。最高处海拔3837米,最低处海拔491米,相对落差达3346米。青川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白龙江和青竹江是县域内的主要河流,白龙江在东部由北向南纵贯县境,青竹江由西北至东南斜贯县境,两江流经不乏河间盆地、峡谷等地貌景观。气候特点为春寒秋凉,夏短冬长,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并随地貌呈立体变化,垂直分带极为明显。年平均气温13.7℃,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3.6℃,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2.5℃。年平均降水量1021.7毫米,年均日照1337.6小时,日照率30%,无霜期243天。 (二)历史文化积淀 青川自西汉置郡以来,已有近2300多年历史,历代设置州、县、郡、所、司等三十余次。据《龙安府志》载:青川古属“禹贡梁州之域,周秦氐地”。秦灭巴蜀后,地入秦疆。西汉初,地属益州广武郡,薅溪河以东为白水县地,以西为刚氐道辖。南朝宋元嘉十八年(441),地为白水、平兴、平武三县分辖。北魏时,复以薅溪河东为白水县地,以西为马盘县地。西魏时,地为三县所属,薅溪河以西为马盘县;河东至金厂河西南即今之乔庄、木鱼、骑马等地为秦兴县;金厂河以东为白水县。隋更秦兴县为方维县,辖地无变。唐初撤方维,地入景谷县。县地为景谷、马盘(后改清川县)两县辖之。北宋时,撤景谷县,其地部份属昭化县,今上马、骑马、乔庄等地为清川县地。元省清川入龙州。明代为青川守御千户所所属。清顺治六年(1648),为平武县之青川分县地。其间与邻县交叉地带屡有调整,延至民国24年(1935)疆域无大变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工农红军曾经在青川建立苏维埃政权。1942年,青川复建县,地辖原平武县第三区和昭化之天隍、白龙、凉葛等乡。新中国成立后,青川县的行政区划又经历多次调整。1951年,县城由青溪迁移至乔庄,1959年,广元县属凉水公社7个大队、楼子公社4个大队划入青川。1991

文档评论(0)

TFZ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