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生物与免疫考试重点(小专业)
微生物与免疫考试重点(小专业)
1、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 微米(μm)
细菌的形态: 球 菌(coccus) 杆 菌(bacillus) 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2、细菌生长曲线分哪4个阶段?
四期:迟缓期 、 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
3、简述正常菌群有何生理意义和机会致病菌的条件致病因素有哪些?
生理意义:生物拮抗作用(定居抗力)正常菌群可
有多种机制拮抗病原微生物的
入侵、定居。
免疫作用 促进免疫器官发育、疫苗作
用、促进免疫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营养作用 如大肠杆菌合成维生素B、K 。
条件:寄居部位改变
▲ 免疫功能低下-内源性感染
▲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造成正常菌群之间的比例改变
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
4、列表比较细菌内、外毒素异同点。
种类 内毒素 外毒素 来源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位 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 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 化学成分 脂多糖 蛋白质 稳定性 好、160 ℃2-4小时破坏 差、60-80℃ 30分钟破坏 毒性作用 较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引起休克,发热,DIC等 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抗原性 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但无中和作用,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 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 5、掌握肠道杆菌的共同特点
1.形态与结构:肠道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无芽胞杆菌,大多数有菌毛、质粒和鞭毛,少数有荚膜或包膜。
2.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但常用肠道选择、鉴别培养基。
3.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活泼,可发酵多种糖类和蛋白质。其中乳糖发酵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和非致病菌时有重要意义(分解的是非致病菌,否则为致病菌)。
4.抗原构造:肠道杆菌有三种主要抗原
菌体抗原(OAg)
鞭毛抗原(HAg)
包膜抗原(KAg、ViAg)
此三种抗原可作为分群、分型的基础。
5.抵抗力:
不强,加热55℃经60分钟或60℃经30分钟即死亡。 但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易出现变异株(毒力、耐药性)。
6.传播方式:污染的饮水及食物、经消化道传播。主要致病因素为内毒素(粪-口)。
6、G+ 及 G- 菌细胞壁结构有何区别?
细胞壁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 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 可多达50层 1-3层 肽聚糖含量 占细胞壁干重50%-80% 占细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 脊髓灰质炎病毒特异性预防
防治原则
隔离病人
消毒排泄物、饮食卫生、保护水源
流行期不宜做小儿扁挑体摘除手术和其他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口服减毒活疫苗(最好的手段)
8、HIV的形态特征
球形, 100nm; 包膜病毒
RNA分子(两个拷贝的单股正链)+ssRNA,圆锥状
逆转录酶和整合酶
9、HIV的致病特点与传播特点:病毒攻击人类T细胞、HIV感染人类淋巴组织传播经性传播经血传播--共用针头静脉吸毒母婴传播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出生后,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传播方式。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中个体间的传播
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
通过胎盘,或于分娩时由母体传至胎儿的传播方式。
11、试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机制。
免疫力:牢固(包括隐性感染)
突破血脑屏障
0.1%
第二次病毒血症
入血
肝、脾、淋巴组织增殖
第一次病毒血症
入血
皮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
病毒经叮咬侵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