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史部分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0-05地理学史部分 明代边防史地撰述的勃兴. 向燕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2000,1,137-143 从图象典藏看文化地理.常凤香等.文史杂志,2000,6,26-27 山西清代地理学初探。高策.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17(2),40-44,51 明清山西人在治黄中的伟业。杨小明.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17(2),36-39 人类认识大地形状三部曲. 李啸虎.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17(5),44-48 竺可桢科学观初探。刘国华等.科学学研究*,2000,18(1),104-109 郑和下西洋对东南亚的影响.廖楚强.郑和研究,2000,1,2-5 论郑和的航海观.王鉴清.郑和研究,2000,1,11-13 试论民国时期的灾荒.曹峻.民国档案.2000,3,54-57,111 徐霞客的乐观性格和健康体质.郑祖安.史林,2000,3,68-72,98 敦煌悬泉里程碑简地理考述.郝树声.敦煌研究,2000,3,102-107 天人感应的灾异观与中国古代救灾措施.孙湘云.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0,3,38-43 略论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的自然灾害.吴文涛等.北京社会科学家*, 2000,3,59-67,91 地理学思想史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毛曦.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3,233-238 〖体国经野〗--试述中国古代的王朝地理学, 唐哓峰.二十一世纪(港)*,2000,60期,82-91 论鲁迅的地质学研究. 刘为民.科学,2000,52(5),30-33 1999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 卫家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9,2-8 重新认识先秦地理学的成就—兼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史上一次大断裂. 孙关龙.中国科技史学会第6届代表大会论文,2000年8月 植物与中国地名的变迁. 华林甫.中华读书报,2000年9月30日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述. 华林甫.光明日报,2000年11月19日 台湾—明代中国的海防要地.传瑛.光明日报,2000年9月1日 甘英出使大秦路线新探. 杨共乐.光明日报,2000年10月13日 明代传入中国的世界地图. 周全华.光明日报,2000年10月20日 施雅风等.竺可桢和西部地区开发。科学时报,2000年5月15日 竺可桢与科学文明—竺可桢诞辰110周年。本刊.科学时报,2000年4月18日 从古地图看台湾. 贺维.中国文物报,2000年3月26日 慕维廉与中文版西方地理学百科全书《地理全志》.邹振环.复旦学报(社科),2000,3,51-59 明清以来山西水资源匮乏及水案初步研究.行 龙.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17(6),31-34 近400年来北极地区和中国气温变化的研究.陈玲等.地理研究,2000,19(4),344-350 徐霞客对我国丹霞地貌旅行考察的贡献.杨载田.地理研究,2000,19(4),429-436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补遗以院藏方志为例,卢雪燕,故宫学术季刊,2000,18(2),117-158,,,200117(11),32-36 ,,,200123(6),61-67 ,,,200133(6),34-41 --朝国半岛的影响,,,20014,170-177 2000,,,200111,15-18 2000,华林甫,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9,11-18 北京历史灾荒的研究价值,,,20014,42-47 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理论的奠基者:侯仁之院士--为恭贺吾师侯仁之先生九十华诞而作, 朱士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1,16(4), 4-5侯仁之先生对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重大贡献, 尹钧科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1,16(4), 6-8传承科学思想、推动学术创新--庆贺导师侯仁之先生九十华诞, 王 钧,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1,16(4), 9-11略论早期中国地理观念的起源, 梅莉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1,16(4), 12-181511年北京霸县地震研究,,,20014,48-52 ,,,20013,86-93 ,,,20013,77-85 ,,,200156(5),622-630 --纪念徐霞客逝世350周年,,200120(3),62-68 --早年欧洲所知道的中国,袁尚贤,科学月刊(台)*,2001,32(8),696-699 杨磊光对中国测绘事业的贡献,李钟俊,云南文史丛刊*,2001,1,93-96 史念海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杰出贡献,王双怀,史学史研究*,2001,3,1-10 史念海先生生平简介,本 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16(2),1-2 徐霞客与明末鸡足山,朱惠荣,学术探索*,2001,2,48-52 20世纪前半期中国地理学期刊的区域分布特征,张银玲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