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结核分枝杆菌细长略弯,有时呈分枝状,大小约1~4?m×0.4?m,无芽胞、鞭毛和荚膜(图18-1)。在陈旧培养物中或药物治疗后可变为L型,呈丝状、球状、串珠状等多形性。在结核性脓疡和痰标本中有时可见非抗酸性革兰阳性颗粒,称莫赫(Much)颗粒,亦为L型。此颗粒在体内或经培养后可转变为典型的结核分枝杆菌。 图18-1 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 ×1000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脂质,不易着色,一般不用革兰染色法染色。用齐—尼氏抗酸染色法(Ziehl-Neelsen acid-fast stain),以5%石炭酸复红加温染色后能抵抗3%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结核分枝杆菌被染成红色,而其他非抗酸菌及背景则被美篮复染呈蓝色。此外,结核分枝杆菌在药物如异烟肼的影响下,亦可变为抗酸染色阴性。 * 分离培养常用罗氏(Lowenstein)固体培养基,,菌落为乳白色或米黄色,不透明,表面粗糙呈颗粒、结节或菜花状。 -液体培养时,因结核分枝杆菌胞壁中含大量类脂,疏水性较强,细菌易聚在一起,加之专性需氧,故呈菌膜生长。若加入吐温-80(Tween-80),可降低细菌表面的疏水性,使细菌分散均匀生长,有利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初次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等。 * 结核分枝杆菌因细胞壁中含大量脂质,故对某些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如:①抗干燥:在干燥痰中可存活6~8个月,附着在空气的尘埃中传染性可保持8~10天;②抗酸碱:在6% H2SO4或4% NaOH中30分钟仍有活力。因此,常用酸碱处理标本以杀死杂菌和消化标本中的粘稠物质;③抗染料:如对1:13 000孔雀绿或1:75 000结晶紫有抵抗力,故在培养基中加入上述染料可抑制杂菌生长 但结核分枝杆菌对酒精、湿热及紫外线抵抗力较弱,如用75%酒精作用数分钟,液体中加热62℃~63℃15分钟,或直接日光照射2~7小时均可杀死细菌。后者常用于结核病人的衣物,物品的表面及空气等的消毒 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环丝氨酸、乙胺丁醇、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结核药物敏感,但长期用药易出现耐药性 * 主要包括类脂、蛋白质和多糖。1.类脂(lipid):本菌细胞壁所含的类脂约占细胞壁干重的60%,其含量与细菌毒力密切相关,含量愈高毒力愈强。类脂主要有磷脂、脂肪酸和蜡质,它们大多与蛋白质和多糖结合成复合物存在于细胞壁中。类脂中主要毒性成分有:(1)分枝菌酸(mycolic acid):是长链脂肪酸,它可与多糖、蛋白质结合成糖脂或肽糖脂,具有不同的生物学作用。游离的分枝菌酸本身即具有抗酸性染色特性,故认为与分枝杆菌的抗酸性有关。(2)索状因子(cord factor):为分枝菌酸和海藻糖结合的糖脂,因与有毒结核分枝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索状蜿蜒生长有关而得名。索状因子与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密切相关,它具有破坏线粒体膜及酶类,抑制白细胞游走,引起慢性肉芽肿及佐剂等作用。(3)磷脂(phosphatide):能刺激单核细胞增生,并能抑制蛋白酶对组织的分解作用,从而使病灶增生成结核结节及干酪样坏死。(4)蜡质D(wax-D):是分枝菌酸与肽糖脂的复合物,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并具有佐剂作用。现已研究证明,蜡质D中作为变应原的最小活性单位是胞壁酸二肽(muramyl dipeptide, MDP),可刺激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5)硫酸脑苷酯(sulfatide):是有毒菌株细胞壁上的一种成分,能抑制吞噬细胞中的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使结核分枝杆菌易于胞内寄生。2.蛋白质 结核分枝杆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有的能与腊质D结合而使机体致敏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导致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并参与结核结节的形成。蛋白质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3.多糖(polysaccharide) 多糖常与类脂结合存在于胞壁中,主要有阿拉伯半乳聚糖(arabinogalactan)、阿拉伯甘露聚糖(arabinomannan)等。多糖的致病作用不明,但具有介导速发型超敏反应及非特异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所致疾病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作用可能与细菌在组织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的炎症反应、菌体成分的毒性作用以及机体对某些菌体成分产生的超敏反应有关。结核分枝杆菌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的皮肤黏膜等多种途径进入机体,侵犯多种组织器官,引起相应的结核病。 * 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细胞免疫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因为此两种免疫现象均为T细胞介导的。此种情况可用郭霍现象(Koch’s phenomenon)说明,将一定量的结核分枝杆菌初次注入健康易感豚鼠皮下,10~14天后局部发生坏死溃疡,深而不易愈合,附近淋巴结肿大,结核分枝杆菌扩散至全身,表现为特异性细胞免疫尚未建立的感染特点。若以同种等量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