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呼吸道病毒.ppt

  1.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5章 呼吸道病毒 学习要求 【掌握】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表面抗原(HA,NA)及其功能;流感病毒的分型、变异和意义; 【熟悉】 1)流感病毒的致病性,病毒分离鉴定和防治原则; 2)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3)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4)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致病性; 5)冠状病毒的形态及致病性; 6)风疹病毒的形态及致病性; 【了解】 1)呼吸道病毒的种类; 2)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和呼肠病毒; 呼吸道病毒 指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一大类病变。 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该类病毒引起。 所致疾病潜伏期短,可出现各种呼吸道症状,且易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 分 类 正粘病毒科 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科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 胞病毒、麻疹病毒、腮 腺炎病毒; 其他病毒科 腺病毒、风疹病毒、鼻 病毒、冠状病毒、呼肠 病毒; 第1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Influenza virus 甲型H1N1流感: 世界卫生组织(2010.4.12评估报告): 甲型H1N1流感自一年前暴发到现在已在全球约213个国家和地区造成感染,导致至少1.77万人死亡。 我国卫生部:截止2010年3月31日,我累计报告确诊病例数12.7余万例,死亡800例。 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 位于包膜表面,单体呈三棱柱状,由三个蛋白亚单位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三聚体 被胰蛋白酶消化成二个多肽:HA1、HA2 HA1是与红细胞、宿主细胞结合的部位 HA2具有膜融合作用,使HA与病毒包膜结合 HA必须断裂成HA1和HA2病毒才有感染性 HA的主要功能 凝聚红细胞,与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结合,通过红细胞凝集实验与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辅助检测和鉴定流感病毒 吸附宿主细胞 抗原性 具有株特异性,根据其抗原性,流感病毒分为16个亚型,其中HA1、HA2、HA3是人类流行株 HA抗原结构易发生变异,一个氨基酸的置换可以改变其抗原性 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 能水解红细胞表面的神经氨分子。是弱中和抗原 功能 参与病毒释放:NA可水解受染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酸,使病毒自细胞膜出芽释放 促进病毒扩散:破坏细胞表面的粘液,有利于病毒扩散 抗原性:抑制水解能力,不能中和病毒的感染性 甲(A)型: Ag易变异 , 分亚型 乙(B)型: 可发生Ag变异, 不分亚型 丙(C)型 :可发生Ag变异, 不分亚型 1. 抗原漂移(antigen drift) 抗原变异幅度较小,NA、HA氨基酸改变率低于1%,属于量变。其原因是流感病毒的基因组发生了一系列点突变,从而使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导致亚型内的变异。抗原漂移使该突变株能逃避人群中已存在的免疫抗体的作用而被选择出来在人群中传播,造成中小规模的流行。 2. 抗原转换(antigen shift) 抗原变异幅度较大,NA、HA氨基酸改变率大于20%~50%,形成一个新的亚型,系质变。由于人群对其完全缺乏免疫力,故可导致大规模流行。 抗原变异机制 抗原漂移(Antigen drift):病毒抗原部分改变,原因是血凝素蛋白氨基酸序列由于基因突变而发生小改变,分子基本不变 抗原转变(Antigen shift):血凝素分子完全改变,原因是基因发生重组。是导致流感暴发流行的原因 二、致病性及免疫性 1.传染源: 患者 隐性感染者 被感染的动物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典型流感症状】潜伏期1-4d 局部症状:鼻塞、咽喉肿痛、咳嗽、卡他等; 全身症状:发热(38 ℃ -40℃),持续3d左右、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 2.免疫性 型别多、易变异、表面感染;短暂免疫力(1-2年),易反复感染。 体液免疫:抗-HA中和抗体(IgG,IgM,SIgA):预防感染,阻止发病;血清中的抗-HA的中和抗体: 对同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几十年; 对型内变异株有交叉免疫,持续4-7年; 对其他亚型交叉免疫差; 细胞免疫:特异性CD4+TC ,CD8+TC:清除病毒,恢复; 三、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