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分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科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XXX镇卫生院 XXX 概述 数千年,中医药为小儿保健、疾病预防及治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医历来重视体质因素,强调整体观念,对小儿疾病根据症状、舌脉、指纹、体质采用辨证施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辨别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近年来,抗生素滥用带来的副作用和细菌产生的耐药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小儿的身心健康,但中医药治疗疾病时祛邪而不伤正气,且能提高小儿的抗病能力。 中医中药治疗儿科疾病方法多样,除内服外,还有穴位贴敷、推拿按摩、针灸、捏脊、刺四缝、中药直肠灌注、中药熏蒸、中药足浴等方?法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特别在防治小儿咳喘、体虚感冒及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方面,冬病夏治、冬病冬治、膏方等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了中医的优势,还解决了小儿吃药打针的不便的问题,深受患儿及家长的欢迎。 治疗方法 内治:中药内服是儿科应用最多的治法,要因人、因病、因时,依据辨证论治,选择不同剂型的中药及不同给药途径。 1.剂型: 内服汤剂:中药饮片煎煮后的药汁。 例如,发热患儿的治疗,一般以汤剂疗效最好。 免煎颗粒: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精制而成的纯中药产品系列 。 口服中成药: 2.给药途径: 1)直肠滴注:适于口服困难及呕吐严重的患儿。 2)肌肉注射:中药针剂(炎琥宁,喜炎平等) 3)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喜炎平,炎琥宁等) 4)鼻饲法 插胃管 5)蒸气及气雾吸入法 气动雾化器(喷射式) 超声雾化 贮雾罐辅助 常用外治法 敷贴法 药浴法 涂敷法 热熨法 针刺 药袋法 捏脊 艾灸 外治法 穴位贴敷(疗法) 将新鲜中草药捣烂或用药粉加水、米醋调成药膏外敷体表的一种外治法。可起到消肿、消炎、解毒作用。 如用鲜仙人掌或鲜芙蓉叶捣烂、或青黛粉调醋敷于红肿之腮部治疗腮腺炎; 白芥子粉加面粉、加温水调成糊状,敷于背部,助肺炎喘咳后期啰音吸收; 用丁香、肉桂等药物撒于普通药膏上贴于脐部治疗泄泻等。 在夏季三伏天(最热)取元胡索、白芥子、甘遂、细辛研未,调生姜汁,调成药饼,中心放少许麝香,敷于肺俞、百劳、大椎、肾俞等穴,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外治方法 ※捏脊疗法 方法:对督脉及膀胱经进行拿捏。 作用:调整阴阳,疏理经络,行气活血,恢复脏腑功能以防疾病。 常用于治疗营养不良、遗尿、腹泻及消化不良、厌食、免疫力低下等。 捏脊的操作手法: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 外治方法 针灸疗法:常用于遗尿、哮喘、腹泻、小儿麻痹症、脑炎后遗症等。 取穴与成人相同,但小儿不合作,宜浅刺、速刺。艾灸一般用间接重灸穴位。如针刺人中、合谷、涌泉、用于抽搐。灸百会用于昏厥、肢冷等。 外治方法 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有促进气血流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脏腑调和的作用,从而达到法邪治疗的目的。 常用于治疗腹泻、惊厥、腹痛、脑瘫,厌食、斜颈、营养不良、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等证。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快柔和为原则。一般取穴方法及时间是:补脾土10 分钟、揉中脘7 分钟,揉按足三里、推六腑、逆运八卦。推三关各2 分钟,揉脐各5 分钟,每日1 次,7 日一疗程。 外治方法 ※刺四缝 位置:食、中、无名指及小指四指中节。 作用:清热除烦,通畅百脉,调和脏腑。 常用治小儿营养不良证、厌食证。 操作: 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毫针、或注射针头针刺,约一分深,刺后用手挤出黄白色粘液、每日刺1 次,直到针刺后不再有黄白色粘液挤出为止。 外治方法 拔火罐法 促进血液循环、营卫运行、祛风散寒、舒筋止痛. 适用于小儿肺炎、支气管炎、腹痛、哮喘、遗尿等,一岁以上用此法较好。 注意事项:高热抽搐,皮肤过敏、水肿、有出血倾向、营养不良及皮肤感染者,不宜拔罐。 拔火罐操作: 用口径4~5 厘米之竹筒或圆口玻璃杯,先在局部涂上凡士林,然后将酒精棉球点燃,置杯内数秒钟。取出棉球,迅速将罐紧紧罩在选定的皮肤上;由于负压,皮肤吸入罐内而凸起,约5~10 分钟后取出。 外治方法 中药洗浴法:利用中药液及蒸汽熏洗人体体表的一种外治法。 可配合治疗小儿运动发育迟缓、小儿脑瘫;小儿皮肤病、轻症黄疸等。 外治方法 药袋法:通过囊袋里芳香中药的药性,起到安神益智、开胃醒脾的功效。研究表明,香囊中的药物散发出持续的芳香气味,刺激人体呼吸道黏膜产生了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对病毒、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因而起到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