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he day after tomorrow产生背景 为何仅在北大西洋与南大洋有深层水形成? 北大西洋深层水的形成在减少吗? 深层水形成的难度在增加! 北大西洋深层水形成难度增大的可能原因 北大西洋深层水流速在减慢吗? 北大西洋深层水确实在非常快地减速! 北冰洋水文学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 过去十年,藉助模型研究,科学家们意识到北冰洋是全球变化的灵敏指示区域,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温度的增加在北极区域将得到放大(Manabe et al, 1991; Manabe and Stouffer, 1994),而且北冰洋对全球变化有着强的反馈作用(IPCC,2001)。 最近的观测表明,北冰洋正在进行着明显的环境变化: 快速变化中的北冰洋 可能的反馈作用 北冰洋表层海水的淡化, 降低北大西洋深层水(NADW)的形成,减缓大洋热盐环流(THC)(Manabe and Stouffer,1994; Rahmstorf,1995; Broecker,1997)北半球气候更加恶劣 1970s北大西洋表层水大的盐度异常(Great Salinity Anomaly) 1968年Fram Strait大量的海冰输出 深层水变暖 上跃层水存在的证据 科学问题: (1)北冰洋上跃层水如何维持? (2)太平洋水如何进入北冰洋? (3)北冰洋水团组成(太平洋水、大西洋水、海冰融化水、河水)如何?其空间变化怎样? (4)北大西洋与北冰洋如何响应? 启 示 北冰洋深海盆地“上跃层水”的形成缘于太平洋水的输入。太平洋水主要通过白令海峡两侧,即阿拉德湾和阿拉斯加沿岸流进入,并于陆架底部运移至深海盆地。 加拿大海盆是河水组分的重要储存区。 北冰洋河水组分的停留时间 北冰洋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通过太阳辐射反照率变化影响热收支平衡; (2)通过影响北大西洋深层水的形成影响全球深海热盐环流。 上述过程均与北冰洋淡水循环有密切关系,淡水输入有助于上层水体层化作用与水体稳定性的加强,促进海冰形成而增加反照率;而北冰洋淡水组分往北大西洋输送量的变化将导致深层水形成区域的位移和深层水形成速率的变化。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北大西洋深层水的形成难度在增加,流速在降低,这被归因于北冰洋淡水输送量的增加。 了解北冰洋淡水循环对于深入探索北冰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具有重要意义。 北大西洋盐度低值与北冰洋河流径流量高值的时间差 北大西洋水体淡化与北冰洋入海径流变化有关; 北冰洋入海径流量的增加与北大西洋上层水体的淡化之间存在约10 a的时间间隔,其取决于北冰洋河水组分的平均停留时间。 令人意外的结果 几乎没有科学家想到热盐环流会如此迅速地减速; 模型结果显示,如果全球气温不升高4-5?C的话,淡 水的增加不可能使热盐环流崩溃,但现在气温仅升高了0.6 ?C。 IPCC的报告预测,21世纪末,热盐环流的流速才降 低25%。 目前观测到的北大西洋淡水增加量仅4000 km3,无 法支持所观察到的流速降低程度; 北欧的气温没有明显的降低。 热盐环流为何如此脆弱? 北大西洋由南向北输送的水体: S=35.8, V=15 Sv (106 m3/s) 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冰洋输送的水体: S=32, V=1 Sv 降雨与陆地径流输送的水体: S=0, V=0.3 Sv 上述水体形成深层水:S=34.91, V=16.3 Sv 如果淡水输入量增加50%,即0.45 Sv,则形成的深层水的盐度为 S = 34.59。 为补偿盐度由35.8变化为34.59所导致的密度降低,冬季深层水形成时表层水的温度需要额外降低1.4?C。 但即使这得到了补偿,全球的盐收支平衡仍被打破了。为了恢复盐的平衡,传送带必须以两倍的速率输送水体。 历史上是否发生过热盐环流的崩溃? 新仙女木期,是指距今12800年至11500年的一段持续1300年左右的冰期。在此之前地球一直处在温度逐渐升高的间冰期中,由于突然发生了新仙女木事件而导致全球气温骤降,北极冰川南侵。这一时期的得名来自于欧洲北部仙女木属的一种植物,该物种本生活在寒带地区,而对格陵兰冰川的研究却发现,新仙女木期时在低纬度地区都能发现该物种的花粉,从而表明当时气候寒冷,该物种大肆南侵。 热盐环流崩溃:未来是否会发生? 热盐环流崩溃的可能效应—全球气温变化 热盐环流崩溃的可能效应 Muscheler等,Nature,2000,408:567-570 新仙女木时期:12.9~11.5 ka BP 北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下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