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成绩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化学因素
①有毒物质,如铅、汞、氯、苯、有机磷农药等。
②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有机粉尘等。
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物理因素
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等。
②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③噪声、振动。
④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射频辐射、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等。
⑤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等。
心理性职业紧张。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将有毒与无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车间里。
不合理生产过程所引起的环境污染。
;二、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概念
金属主要指原子结构中外层电子数目较少,容易放出电子形成带正电阳离子的一类元素,如铅、汞等。
类金属又称半金属,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如硼、硅、砷、碲、硒等。
生产环境中常见到金属化合物。金属的有机化合物与其无机化合物在理化性质、毒性及临床表现方面有很大差别,如铅和四乙基铅、汞和甲基汞等。
接触机会
金属和类金属在工业上的应用很广泛,特别是在建筑业、汽车、航空航天、油漆、电子、涂料、催化剂等生产上。
;金属的代谢
吸收
经呼吸道:
;转运
吸入的金属不会被破坏分解,但可改变其原有价态。大多数金属在体内可与血浆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等结合进行转运,仅少数能与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肽类、氨基酸结合,并被转运到全身各系统或器官。
生物转化
吸收的金属不会被破坏,在体内可改变其物理状态,或经过生???转化变为不同的化合物。如无机硒在体内经甲基化形成二甲基硒,毒性明显降低。;分布与蓄积
金属在体内的分布与器官组织的血流量、金属对该器官或组织细胞的透过能力有关。金属在体内的再分布则与金属对体内某些系统或器官的特殊亲和力、金属的侵入途径、存在状态、溶解性、代谢特点、金属本身的毒性以及器官或组织的特殊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如,吸入可溶性铍盐时,铍主要沉积于骨内;吸入不溶性氧化铍时,铍主要存留在肺内。
金属毒物的蓄积部位,可能是该种金属毒物的靶器官,又可能是该种金属的代谢解毒场所、排泄部位或储存库。;排泄
经消化道进入的难溶性金属主要经粪便排出;经呼吸道吸入的较大金属粒子及难溶的较小粒子可随痰排出。
吸收入血液的金属,除部分能进入到各组织细胞外,其余部分可经肾脏排出,但仍有一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蓄积在肾脏。
有些金属经胆汁排入肠道,其中也有一部分经肝肠循环重返肝脏。
;铅(Pb);理化特性
相对分子量量:207.19
质地较软,易锻性,浅蓝或银灰色金属
相对密度(水=1)11.34
熔点327.5℃,沸点1525℃,不溶于水
加热至400~500℃时,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氧化成氧化亚铅(Pb2O),并凝集成铅烟,随着熔铅温度升高,可逐步生成氧化铅(PbO)、三氧化二铅(Pb2O3)、四氧化三铅(Pb3O4)
铅氧化物都以粉末状态存在,易溶于酸;接触机会
——职业接触
铅矿的开采及冶炼
熔铅作业
铅的化合物的生产和使用
——日常生活接触
空气污染
铅壶和含铅锡壶烫酒
含铅药物
化妆品;;毒理
铅的毒性强弱与铅化合物在体内的溶解度,铅烟尘颗粒大小、中毒途径及铅化合物的形态等有关。
铅化合物,在生产过程中,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其次是消化道。
无机铅化合物不能通过完整皮肤,四乙基铅可通过皮肤和黏膜吸收。
铅由呼吸道吸收较为迅速,吸入的氧化铅烟中约有40%进入血液循环,其余随呼吸排出。; 铅尘的吸收取决于颗粒大小和溶解度。直径大于5μm的铅尘,主要沉积在鼻腔和咽喉部,小于1μm的铅尘可进入肺泡,被阻留在肺中的铅尘占总吸入铅尘的35%~5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人教八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分析.ppt
- 新人教八英语下unitSectionA分析.ppt
- 秋新人教七英语上册课件预备篇StarterUperiod分析.ppt
- 秋浙教七数上几何图形同步习题精讲课件(堂堂清+日日清)(共张)分析.ppt
- 新人教八英语下册UnitWhatsthematter全单元精美课件(张)分析.ppt
- 新人教六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分析.ppt
- 全国高中数青教师展评课: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课件(宁夏吴忠中宋季霞)分析.ppt
- 全国计算机等考试二公共基础知识讲义分析.ppt
- 全国普通高考新课标卷地理部分答案及解析(高清)ok!分析.ppt
- 全国通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精讲分析.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