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彼得一世改革》教案(人民版).docVIP

第11课《彼得一世改革》教案(人民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1课《彼得一世改革》教案(人民版)

第11课 彼得一世改革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没有做具体要求,可作为第1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铺垫。 本课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本课难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讲授新课: 导入: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普京将一幅彼得大帝的画像挂在办公室里。 原因在于300年前彼得大帝进行了一场成功的改革,使默默无闻的俄国跻身欧洲强国行列,取得了对欧洲事务的发言权。普京此举旨在显示其要仿效彼得大帝进行变革,决心运用铁血手腕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重振俄罗斯雄风,取得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 在这幅著名的肖像画中,面相暴烈的彼得一手持剑、一手拿着世界地图,显然这位君主拥有和需要的就是这两项——世界眼光和铁血手腕。 1682年彼得长到10岁时,他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亚继承了王位。于是,小彼得被送到帝国首都郊区的外国人聚居地去生活。耳闻目睹身边来来去去的苏格兰酒吧主、荷兰商人、瑞士药剂师、意大利理发匠、法国舞蹈教师和德国小学教员,使这位年轻的王子产生了一种难以磨灭的早年印象。他模糊地感觉到,在遥远而神秘的欧洲,有着一个与俄罗斯截然不同的世界。   当彼得17岁时,他突然起事,将姐姐索菲亚赶下王位,自己当了俄罗斯的新统治者。仅仅做一个半野蛮、半东方化民族的沙皇,并不能使彼得觉得满足。他决心要成为一个文明国家的伟大君主。不过,要想把一个拜占廷与鞑靼混合的俄罗斯变成一个强大的欧洲帝国,这绝非一夜之工。它需要一双强有力的手腕和一副睿智清醒的头脑。彼得正好两者兼备。1698年,将现代欧洲移植到古老俄罗斯体内的高难度手术正式开始施行了。最终,病人存活了下来。 一、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必要性: 1、17世纪,西欧各国发展,俄国闭塞落后; 注:17世纪末俄国落后的表现: (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 (2)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 (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地方势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 (4)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6%。 2、当时还处于内陆的俄国急于打开通向欧洲的南北海路——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可能性: 3、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权; 彼得大帝,被称为“俄国之父”,他亲手将俄国推入了现代世界.他深知“拖延就是死亡”,所以挑战数百年的无知与孤立,推动巨大的变革,将数百万人脱离黑暗时代,使俄国 逐步成为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同时,彼得大帝的改革与扩张 充满了血腥和杀戮,他将很多人推上了断头台,甚至亲手执行他们的死刑.他严刑拷打逆乱的儿子,并且毫不留情地宣判了他的死刑。 4、彼得一世的西欧之行使其深谙国际形势。 二、移植西方文明——彼得的改革措施 1、军事改革:按照欧洲方式改造军队,实行征兵制,发展海军。 2、经济改革:鼓励私人办企业,工厂主有权向贵族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实行重商主义。 3、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中央设置参政院,地方设总督;废除旧贵族特权。 4、文化教育与生活习俗改 革: 推行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和文明生活方式—派遣留学;建立学校;强制教育;聘请外国人;戏剧社会化;习俗西欧化等。 三、俄罗斯帝国崛起——改革的影响 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2、改革存在的不足(局限性): ①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文明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学习西方制度; ②手段的过于野蛮和粗暴(镇压近卫军;处死太子); ③农民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利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征兵和征调劳工) ④从长远看,改革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3、改革的积极意义: ①取得巨大成效,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改变了欧洲原有的政治格局; ②宣告了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的正式诞生; ③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 背景 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欧国家; 彼得亲政后立志变革俄国局面的信心 时间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康熙在位) 措施 军事、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社会习俗等 影响 局限:手段野蛮;剥削农民;对外扩张;强化农奴制;巩固专制。积极:增强了军事实力,跻身于强国行列,推动了社会进步。 性质 沙皇进行的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改革 思考题: 如何理解改革既促进又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促进:鼓励开办手工工场、推行重商主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工商业。 阻碍:通过强化农奴制来为手工工场提高劳动力。 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其次,已被资本主义企业雇佣的工人,按其社会地位说,大部分是代役租农民,他们须向地主交纳货币地租,因而在他们的工资中,除最低生活费外,还必须包括地租的数额。这就使工厂主不得不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封建主,从而降低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再次,在农奴制下,广大农奴购买力极低,国内市场狭小,也限制了资本主义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