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发愤进取 教案之课堂互动(粤教选修论语选读).docVIP

语文:3.发愤进取 教案之课堂互动(粤教选修论语选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3.发愤进取 教案之课堂互动(粤教选修论语选读)

3、发愤进取 课堂互动 1.师:《学而》是孔子教育弟子做人要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文章,试详细分析。 生:贫而谄、富而骄,是常人的弱点。贫而不谄、富而不骄虽进了一大步,但仍只是安分守已而已,是消极的有所不为。贫而乐、富而好礼,则超脱于贫富之上,无论贫富都积极地有所为。显而易见,对话中老师的吐词,比弟子的见识高远而积极进取。 师:子贡经过孔子的启发,联想到《诗经·淇奥》的比兴,说明他聪明过人和要求上进,受到老师的赞许。这场对话,为人们指出了为学、做人必须精益求精、不断攀登的道理。 2.师:孔子在《里仁》一章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生:人生意义就在于追求真理。视真理高于生命,为真理而死,死而无憾。最可怕的是不明真理而糊涂地过一生,又不明真理而轻于鸿毛地死去。 生:“朝闻道,夕死可矣”,曾经长期激励人们为真理而斗争。所闻未必是孔子之道,但为追求真理而甘愿牺牲的精神,则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 师:人所谓高尚,就高尚在可以为道殉身,为真理而牺牲。因为道和真理,集中体现了当时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普遍利益。 3.生:《里仁(十七)》里又说明了什么? 师:取他人之长,方能补自己之短;以他人为鉴,方能免重蹈覆辙。要保持永久的上进心,就必须时时自勉自励,时时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是孔子教育学生如何提高仁德修养提出的一条重要原则。 生:孔子“见贤思齐”的道德修养原则要求每个人都要光明磊落地做人,心胸开阔,诚实坦荡,对别人在人格上予以尊重。对于比自己强的,不要嫉妒,要老老实实承认别人比自己强,虚心向人家学习。而对于不如自己的人,毛病较多的人,也不要洋洋自得,不要看不起人家,在他们身上也一定会有可以学习的东西。如果不是这样,那也是“不贤”的表现。 生: “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作为孔子首创的儒家文化教育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世世代代中国人继承发扬。 4.师:《公冶长(十)》一章里孔子向我们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本章孔子痛责宰予怠惰和言行不一。一个人有了过错却不能主动检查,即不能自省自责,那是很可悲的。宰予昼寝,便受到孔子的严厉斥责。这样严厉的批评,弟子们受得了吗?古时一个人所尊敬的是“天地君亲师”,老师的地位仅次于父母。老师的批评再严厉,也要洗耳恭听,下决心改正。当然古时的老师对学生也是非常负责任的。 生:宰予言行不一,缺乏可信度,孔子便就此发表如何认识人的议论,告诫他的弟子们认识人要看他的言行是否一致。不能轻信一个人说的话,而要听其言观其行,用实践证明其承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听其言而观其行该是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的一个准则。 5.师:课文中节选的《述而》《雍也》《子罕》几章又向我们说明了什么?请分析。 生:在《雍也》一章中孔子不止一次地称道颜回的安贫乐道精神,可能冉求听了后,联系自己在学业上与同学们的差距,便向老师倾诉自己力不从心的“苦衷”。孔子批评他是画地自限,把责任推向客观,这种利口巧辩的态度是孔子最反对的。 生:孔子还认为,要致力于仁德,就不存在能力问题。一个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吧!” 师:在《述而》一章里孔子不以“圣人”“仁人”自居,却公开标著自己“好学”,他这种朝气勃勃、好学上进的精神,少也如此,壮也如此,老也如此,值得我们效法。 生:任何人,终其一生,其成就的取得、声名的形成,无不与其一生的刻苦精神密切相关。刻苦而自觉其苦者为下品,刻苦而自得其乐者为上品,因为成就每每在理想追求之中。 生: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师:而《子罕》一章说的是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终达目的;半途而废则止步不前,前功尽弃。一止一往,一进一退,皆在个人。怨天而尤人者,应察看自己。孔子暗示进德修业亦复如此,成败与否取决于自己的决心和毅力,贵在坚持,贵在实干到底。 生: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的。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