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君成诗集叙》注释翻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晁君成诗集叙》注释翻译

晁君成诗集引(叙)[1] 【原文】 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2]。张汤宜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扬雄是也[3]。扬雄宜有后者也。达贤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贤者之无后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吾是以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有后也。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名者,古今之达尊也,重于富贵,而窃之,是欺天也。绝民欺天,其无后不亦宜乎?故曰:达贤者与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常诵之云尔。 乃者官于杭[4],杭之新城令晁君君成讳端友者[5],君子人也。吾与之游三年,知其为君子,而不知其能文与诗,而君亦未尝有一语及此者。其后君既没于京师,其子补之出君之诗三百六十篇[6]。读之而惊曰:“嗟夫,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今吾尚不能知君之能诗,则其所谓知君之为君子者,果能尽知之乎?君以进士得官,所至民安乐之,惟恐其去。然未尝以一言求于人。凡从仕二十有三年,而后改官以没。由此观之,非独吾不知,举世莫知之也。 君之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其势非君深自覆匿,人必知之。而其子补之,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吾是以益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必有后也。昔李郃为汉中候吏,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馆于郃,郃以星知之。后三年,使者为汉中守,而郃犹为候吏,人莫知之者[7]。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8]。《诗》曰:“岂弟君子,神所劳矣[9]。” 【编年】 熙宁八九年间任密州知州时作,晁端友卒于熙宁八年。 【笺注】 [1]晁君成诗集:《文献通考》卷二四四《经籍考》七一:“《晁君成集》十卷,《别集》一卷。陈氏曰:‘新城令晁端友君成撰。东坡为作序。补之,其子也。’东坡序略曰云云。” 《万姓统谱》卷三○:“晁端友字君成,文元公曾孙,晁补之之父。沉静清介,工文词,尤长于诗。常自晦匿,不求人知。早登进士,从仕二十余年,为著作佐郎。诗文清厚静深,每篇辄出新意奇语。苏轼尝叙其文。”《全宋文》卷一八三九《宋寿光县太君杨氏墓志铭》:“秘书省著作佐郎、赠朝奉郎晁君讳端友之夫人杨氏,济州任城人。……著作少擢词科,而恬愉不乐仕进,有山林远引意。作诗千篇,只用以自娱,为名世士所称,曰:‘此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乏无担石,或累岁不调,而夫人亦晏如也。既亡,夫人布衣疏食,教子读书,皆登进士第:补之为承议郎、秘书丞、著作郎、秘阁校理、知齐州事。” [2]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汉书·张汤传:“张汤,杜陵人也。……上使赵禹责汤。禹至,让汤曰:‘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何多以对为?’汤乃为书谢曰:‘汤无尺寸之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位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者,三长史也。’遂自杀。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它赢。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恶言而死,何厚葬为?’载以牛车,有棺而无椁。上闻之,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乃尽按诛三长史。上惜汤,复稍进其子安世。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昭帝即位,……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3]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扬雄是也:见下篇《邵茂诚诗集叙》注[7]。 [4]官于杭:此指东坡通判杭州之任也。王谱:“熙宁四年辛亥,先生年三十六,任监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王荆公欲变科举,上疑焉,使两制、三馆议之。先生献三言,荆公之党不悦,命摄开封府推官。御史知杂事诬告先生过失,未尝一言以自辩,乞外任避之,除通判杭州。熙宁五年壬子,在杭州通判任。熙宁六年癸丑,在杭州通判任。熙宁七年甲寅,先生年三十九,在杭州通判任。九月,移知密州。” [5]新城:杭州属县,在今浙江杭州临安县南。 《宋史·地理志》四:“(临安府)新城,上,梁改新登,太平兴国四年复。淳化五年,升南新场为县。” [6]其子补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本传:“晁补之字无咎,宗悫之曾孙也。七岁能属文,王安国一见而奇之。苏轼通判杭州,延誉如不及。举进士,为澶州司户参军。召试,为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迁著作郎,出知齐州。绍圣初,责监蕲、信二州酒税,复为著作郎,迁吏部郎中兼国史院编修官。出知河中府。尝知湖、密、果三州,最后知泗州,卒,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一百卷。” [7]“昔李郃为汉中候吏”至“人莫知之者”八句:《后汉书·李郃传》:“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