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廉洁传统.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民族的廉洁传统

中华民族的廉洁传统 传统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的普遍信仰和共同遵守的规范、惯例,对人的行为具有内在驱动力。廉洁传统是人们关于廉洁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廉洁传统状况,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廉洁状况和水准。廉洁文化的缺位和弱化必然导致人们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迷茫,腐朽文化乘虚而入,诱导和腐蚀人们的意志,误导人们的行为。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廉洁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廉洁传统中,不仅形成了深厚的倡廉反腐文化,而且诞生了无数可供大家学习的廉洁榜样。如宋代廉吏包拯,权势不屈,富贵不淫;明代海瑞一身正气,直言进谏;清代于成龙甘守清贫,一生为民。近现代周恩来毕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不求索取,但求奉献,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朱自清至死不食美国面粉,守贫贱而不移;王瑛大爱无私,修身养性,体察民情。他们的廉洁故事被千古传唱,成为中国廉洁传统的经典范例。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为中国廉洁文化提供了充分的思想支持和文化根基。从廉洁思想文化层面来看,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关于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许多经典表述,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仍是激励人们树立高尚情操的思想基础。他们对廉洁、勤政方式方法的理论探索与思考,对腐败所造成国破家亡危害性的深刻剖析,仍对我们今天有着借鉴和警示的意义。从廉洁社会文化层面看,人民群众对清官、勤政者的颂扬和对贪官、碌碌无为者的鄙视,至今也还是社会大众所认可的评价廉洁与否的基本文化价值观之一。人民群众创造的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反腐倡廉的艺术表达形式,至今仍值得学习和借鉴。 1.俭以养德,廉以立身 中国古代对于为官从政者清正廉明的要求早已载明,从西周初期太师姜子牙所作的为政之学《六韬》,到儒家的五部经典《五经》、《四书》以及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庄子、墨子关于从政治国的原则等,都有关于廉洁文化的内容和要求,形成了传统廉洁文化的丰富内涵。 我国历代王朝的明君都把讲究仁义廉耻作为治国安邦之策,而所谓仁义廉耻,就是指为政在于行仁义之道,要讲究从政道德。《六韬》就描述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夺取)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之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四维不张,国乃灭之。”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条纲绳),意思是没有了礼义廉耻,国家也就灭亡了。 有仁才有义,知耻才懂廉。而要求廉,则须先求俭。正如清末曾国藩所说:“欲求廉介,必先崇俭朴。”为官者懂得如何保持廉洁很重要,要做到廉洁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得崇尚俭朴、安于清贫。因为能够崇尚并践行俭朴的人就不会因富贵而肆意挥霍无度,因清贫而受到贪婪欲念的困扰,丧失做人的基本准则,走上贪腐的不归之路。 中华民族素来崇尚俭朴,反对奢侈。唐朝李商隐就在《咏史》中思史而诫后写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历朝历代的开明之士,也无不把俭朴视作美德,倡导俭以养德,以之作为培养道德、砥砺精神之“道”,认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转·庄公二十四年》)墨子则强调“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诸葛亮也在《训子书》中训导后人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古人提倡俭以养德,揭示了求俭与求廉之间的一种因果关系,即一个人在面对权位、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时,如果不能始终保持简朴、清正的本色,就可能在思想上发生蜕变,腐化堕落,一步一步地毁灭自己。俭以养德、自警自励,则是抵御侵蚀、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 大力倡导俭以养德,就意味着培养一种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的务实作风,一种常怀忧患、居安思危的清醒态度,一种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高尚情操,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要能坚持俭朴就需能够吃苦,“吃苦”自古被认为是成就圣人品格的第一要义,人们往往坚持不了俭朴品德就是因为不能吃苦,不能安于清贫、抵御诱惑。成为贪官酷吏的人并非一定生性就贪,而是生活上不能吃苦,不能克制自己。 清康熙年间,广东出过一位令康熙大帝都感动不已的清官。他名叫陈殡(1656—1719),广东海康人,中过进士,官至闽浙总督。在任期间惩治贪官,严禁滥用刑法,整顿官仓,兴办书院,政绩卓著而深得皇上赞赏。他主管台湾炮台维修,工程耗资三万两白银,掌管印刷行业时收益巨大,但他一分一厘都没有私吞。他平时布衣素食,住一弄小屋,这样的生活水准,他却跟皇上说:“贪一分钱与贪千万没有区别。有些人贪污受贿是因为经济困难,我当知县后就没有穷苦过,即使不贪取一分钱,衣食都足够。”到临终时同僚来看他,也只见他穿着一件粗布袍子,盖着一床旧布被单,见者莫不感动流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