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书法的形式美法则
书法审美意味──“ 意” 的表现,书法造型形象──“象”的塑造,要符合书法审美创造的形式法则──“法”,要遵循笔画、结构书写的形式规律。关于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法则、规律,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审美要求,即笔画、结构的书写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审美条件 。二是形式意味,即具体笔画、结构形式与特定审美意味的对应关系。从笔画、结构和墨色的总体要求上,我们提出了“笔力”、“字势”、 “墨韵”三个审美范畴。“笔力”、笔画之力── 生动有力;“字势”、结构之势── 和谐见势;“墨韵”、墨色之韵── 鲜活多韵,是三大审美标准。在这三大范畴之下,具体分析逆与顺、藏与露、方与圆、曲与直、肥与瘦、疾与涩、欹与正、连与断、疏与密、大与小、主与次、违与和、浓与淡和燥与润等形式因素的审美特征,探讨它们达到 “笔力”、“字势”、 “墨韵”之境和表现特定审美意味的规律。
一、生动有力的笔画
笔画之美在于“笔力” ── 生动有力。书法笔画让人感受到富有生气的生命活力。如果把一幅字比作一个有机协调的生命体,那么,笔画则是生动有力的生命单位。有生命力感的笔画,厚实而不扁平,灵活而不板滞,沉着而不浮滑,圆浑而不单薄。逆向运笔、藏头护尾、八面出锋、方折圆转、一波三折、化直为曲、肥瘦适度、疾涩结合等形式规律,使笔画产生一定的生动之力,又显现了多样的审美意味。
逆 与 顺
在书法笔画方面 , “逆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字有解数 , 大旨在‘逆’”( 周星莲《临池管见》 ) 。“书亦逆数焉”( 笪重光《书筏》) 。书法笔画之“逆”, 体现在不同方面。有起笔、收笔之“全逆”: “欲左先右 , 至回左亦尔”( 蔡邕《九势》)。“势欲下行 , 必先用意于上。”“无垂不缩 , 无往不收 ”( 米芾) 。有起笔、收笔之“侧逆”: “横画须直入笔锋 , 竖画须横入笔锋”( 《书法三昧》 ) 。“全逆”于篆为多 , “侧逆”以楷为主。也有运笔过程中诸多环节之“逆” ∶“将欲顺之 , 必故逆之;将欲落之 , 必故起之;将欲转之 , 必故折之;将欲掣之 , 必故顿之;将欲伸之 , 必故屈之;将欲拔之 , 必故擫之;将欲束之 , 必故拓之;将欲行之 , 必故停之”( 《笪重光《书筏》》 。逆笔、逆势 ,或有形或无形 , 或于纸面使笔 , 或于空中作势 , 在笔画之力的生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逆笔书写 , 使笔画具有沉涩紧劲的力度∶“逆则紧 , 逆则劲”( 周星莲《临池管见》) 。逆向、逆势的反作用力 , 使笔画不轻飘 , 不平板。逆笔增加了笔毫与纸面的磨擦力 , 使笔画有涩意 , 不流滑 , 紧而不松 , 劲而不软。周汝昌指出∶写横画“下笔时笔尖不能平伸顺卧 , 而要‘立锋’下笔” (在汉隶、八分书 , 则笔身实是向左逆按)” ,“然后乘着这种‘立劲儿 向右涩进 , 而非滑拖。……只有这样写去 , 才能感觉到什么是前人已然明白指出的‘涩’ 、‘迟 、‘鳞 的意思。”①
逆笔蓄势 , 积聚着能量 , 有助于笔力的生发、延续、伸展。 “缩者伸之势 , 郁者畅之机”( 周星莲《临池管见》 ) 。如果说“紧”与“劲”体现了相对静止的力 , 那么“伸” 与“畅”则意味着力的动势。只有先盘郁积势 , 出笔才能畅快劲利。所谓“逆入平出”, 先有笔锋的逆入 , 产生阻力、留意 , 然后其平顺而出的笔画才厚实紧健又疾畅痛快。清代《方石书话》中说 : “先君子有言 , 每作一画须于笔前蓄势 , 逆折而入。如‘千 字上下画 , 顺笔直下 , 毫无气力。譬如以锤打钉 , 务使入木, 先举手扬锤 , 乃能得力。如‘氵’字末笔 , 随笔直上 , 亦毫无气力。譬如猫欲跳墙 , 先伏身一顿 , 乃能跳跃而起。凡古人诗文 , 欲抑故扬 , 欲擒故纵 , 皆如此 ,岂特书欤!” 所谓“以锤打钉”的先扬后下、“猫欲跳墙”的先伏后起 , 说明了“相反相成” 的规律。笪重光在《书筏》中所讲的先逆后顺、先起后落、先折后转、先顿后掣、先屈后伸、先擫后拔、先拓后束、先停后行等用笔方法 , 正是“相反相成” 的“逆”的法则。有起之落便会富有弹性而不扁卧僵滞;有折之转才能圆畅而又沉着;有顿之掣 , 有屈之伸 , 有擫之拔 , 积蓄了笔毫展放之势 , 具有充分的张力 , 其发笔必然显示出强劲的气势;有停之行的笔画运动 , 富于节奏感 , 笔势连中有断 , 行笔之力时时得以补充加强。张宗祥在《书学源流论》中说 :“李则逆入顺出 , ……今就《李思训碑》求之 , 其‘唐 字横、撇 , 势已蓄于起手之点 , 点之下笔 , 即转而向上 , 横之起笔 , 自易逆入 , 横即逆起 , 余势自劲 , 故撇顺下而力充。”有逆入 , 才有“劲”势 , 其顺笔才会“力充” 。
逆笔蓄势还是笔锋充分开张、万毫齐力、八面出锋的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大单元整体学历案教案 教学设计附作业设计(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docx VIP
- 论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docx VIP
- (2024秋新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校园》PPT课件.pptx VIP
- 《批判与创意思考》 教材配套PPT 第三章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pptx VIP
- 麻疹病例教育课件.pptx VIP
- 第九章 冷热疗法课件.ppt VIP
- 2025年秋季新教材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道法最新教案(教学设计).docx
- 《旅游地理学》全套教学课件.ppt
- 汇德大厦材料二次转运方案.pdf VIP
-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教学提纲.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