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 复习课.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学指导一(2分钟) 1、结合资料说说本词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2、自由朗读诗文并尝试背诵。 3、词的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5、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一(5分钟) 自学检测一(4分钟)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此词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 古诗文背诵的方法与技巧 :  一、理解记忆法。理解是记忆的前提,要记住一首诗,就先要弄懂诗中每一句的含意。 二、形象背诵法。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诗的标志。 三、专注背诵法。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记忆的关键 。  四、抓头字背诵法。   五、接力式背诵法。 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4分钟) 背诵练习 丙辰  ,欢饮  ,大醉,作此篇,   。                 明月————?把酒————。 不知————,今夕————。我欲————,又恐————,高处—————。起舞————,何似———?   转——,低——,照——。不应——何事————?人有————,月有————,此事————。但愿————,千里————。 1、词的上下两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对月饮酒,想象在天上、人间徘徊。 下片: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3、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之情。 咏月 上阕:饮酒问月 下阕:难眠怀弟 ---------追求美好生活 圆月 衬别离。 ---------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乐观旷达 苏轼 明月 喻清高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自学指导二(2分钟) 1、结合资料说说本诗是作者在 时候所作。 2、自由朗读。 3、本曲写了三层意思,一是 ;二是 ;三是 。 “如聚”“如怒”从 、 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宫阙万 间都做了土”是国家 的写照。 4、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二(5分钟) 自学检测二(4分钟)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统治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总是过着痛苦的生活。 资料: 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二(3分钟) 元代散曲家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曲牌名 题目 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3、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第一层:写潼关的雄伟气势。第二层:写作者途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感。第三层:总写作者的感慨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