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炼制工程第7章-热加工过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力除焦 空塔 钻杆末端接水力切焦器 水力切焦器喷嘴喷出约12MPa的高压水,在焦炭塔内由上而下地将焦炭切割下来 延迟焦化缺点 半连续操作,除焦需花费较多劳动力 加热炉出口温度受限制,故焦炭中挥发分含量较高,不易达到电极焦的要求等。 二、流化焦化 400℃ 480~560 ℃ 590~650 ℃ 优点:连续操作,解决了出焦问题;炉出口温度低,避免炉管结焦;原料范围广泛(高粘、高金属、高沥青质含量和高残炭值劣质渣油、沥青)。 缺点:技术复杂,焦炭只能作一般燃料。 二、流化焦化 7.2 焦化过程 三、延迟焦化原料和反应条件 原料性质 残炭值、密度、馏程、杂质含量等。 残炭值——反映原料油生焦倾向的指标,一般情况下焦炭产率约为残炭值的1.5-2倍。 原料密度↗ ,焦炭产率↗ 。 三、延迟焦化原料和反应条件 三、延迟焦化原料和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495~505℃ 一般指加热炉出口温度。 温度太低,焦化反应不足,焦炭成熟不够,挥发分太高,除焦困难。 温度太高,焦化反应过深,汽、柴油馏分收率降低,气体收率增加、焦炭变硬,除焦困难,另外,使炉管容易结焦。 三、延迟焦化原料和反应条件 系统压力—0.15~0.17MPa 压力高,反应深度加大,气体和焦炭收率增加,液体收率下降; 压力太低,不能克服分馏塔及后路系统的阻力。 三、延迟焦化原料和反应条件 三、延迟焦化原料和反应条件 原料油 大庆 减压渣油 胜利 减压渣油 鲁宁管输 减压渣油 辽河 减压渣油 工艺条件 ? ? ? ? 炉出口温度,℃ 500 500 500 500 联合循环比 1.30 1.45 1.43 1.43 产品分布% ? ? ? ? 气体 8.3 6.8 8.3 9.9 汽油 15.7 14.7 15.9 15.0 柴油 36.3 35.6 32.3 25.3 蜡油 25.7 19.0 20.7 25.2 焦炭 14.0 23.9 22.8 24.6 液体收率 77.7 69.3 68.9 65.5 五、石油焦 按外形及性质分:普通焦和优质焦(针状焦),具体地可以分为海绵状焦、蜂窝状焦、弹丸焦和针状焦 五、石油焦 海绵焦,具有大量的孔结构 针状焦,具有独特的平行层及线性裂缝 海绵焦在光、热、电等物理性质上各向同性,不易石墨化,不能作为电极焦原料;针状焦在光、热、电等物理性质上各向异性,它易于石墨化,可用作制取电极的原料。 究竟生成的是哪一类焦,取决于原料的化学组成和反应条件。 7.3 减粘裂化(Visbreaking) 原料:渣油 类型:浅度热裂化 目的:将重质、高粘度石油转化为低粘度、低倾点燃料油 重质高粘度渣油 低粘度低倾点燃料油 浅度热裂化 7.3 减粘裂化 400-450℃ 液相反应 急冷油 7.3 减粘裂化 减压渣油原料 胜利 管输油 胜利-辽河混合油 大庆油 反应温度,℃ 380 430 420 反应时间,min 180 27 57 产物产率,质量百分数,% 裂化气 1.0 1.4 1.3 C5~200℃ 3.5 2.0 200~350℃ 4.1 2.5 350℃ 98.0 91.0 93.6 原料渣油粘度,100℃,mm2/s 103 578 121 减粘渣油粘度,100℃,mm2/s 38.7 70.7 55.4 7.3 减粘裂化 * * * 主讲教师:刘英杰 石油化工学院 石 油 炼 制 工 程 常减压蒸馏 一次加工 热 加 工 催化裂化 加氢裂化 加氢精制 催化重整 二次加工 烷基化,异构化,醚化 三次加工 油品精制 第七章 热加工过程 石油烃类热反应 焦炭化过程 减粘裂化 其他渣油热转化过程 世界及我国炼油工业发展概况 1、世界炼油技术的发展过程 1823年,俄国,杜比宁三兄弟,第一套釜式蒸馏装置 1860年,美国,B. Siliman,最早的原油分馏装置 1913年,美国,W. M. Burton,石油热裂化 1930s’,润滑油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改善 1940s’,催化加工:固定床催化裂化 1950s’,催化加工全面发展:流化床催化裂化,催化重整 1960s’,分子筛催化剂 1970s’,节能、重质油轻质化、计算机、过程系统优化等 1980s’以来,炼油规模和基本技术构成相对稳定,但具体技术,如工艺设备、催化剂、环保等不断发展。 热加工: 利用热的作用,使油料起化学反应达到加工目的 裂解反应 (吸热) 缩合反应 (放热) 石油在高温下主要发生两类反应: 7.1 石油烃类的热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