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人物黄欣泉事迹.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进人物黄欣泉事迹

先进人物黄欣泉事迹 黄欣泉,男,195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婺源县江湾镇大潋村支部书记。   主要事迹:黄欣泉同志自1992年创办企业,生意一直做得红红火火。2006年10月,应镇党委的要求,他出任大潋村党支部书记。   大潋村位于海拔1260米的石耳山,悬岩峭壁难行,从村里到镇里,要走上4个多小时。尤其是大雪封山的时候,村民们常常是一个多月也出不了山。由于受大山的阻隔,世代居住在深山里380多户村民,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有的村民一辈子都没出过山,很多村民到了40岁还娶不到老婆。   黄欣泉决心修一条连接山里山外的公路。公路开工之后,他白天上山勘察线路,晚上上户做征地工作,几乎都没有时间休息。因为资金缺口,他卖掉了山场,停掉了工厂,以个人名义担保贷款。2007年12月底,路基改造基本完成。2010年底,公路硬化结束。在修路过程,他个人捐款超过50多万元,个人总垫资超过了400万元。有了路后,大潋村的农民人均收入从没有路的时候3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元。 黄欣泉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处处以身作则,从没拿过一分钱工资,公务需要的路费、招待费等,都是他自己掏腰包,从不花村里一分钱。同时,他又把村民的冷暖记在心头,捐资修建学校、热心捐助困难村民和学生。 具体事迹: 黄欣泉 婺源县人大代表、婺源县江湾镇大潋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百姓亲切地称他为现代“愚公”,他带领村民用三年时间在危崖峭壁上凿开了一条“天路”,结束了一个村庄的与世隔绝,打开了大潋村通向科学发展的坦途。他用忠诚与实干为党旗添光增彩,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普通党员与人大代表的高尚情怀。他就是婺源县人大代表、江湾镇大潋村党支部书记黄欣泉。 大潋,是婺源县江湾镇的一个村,位于婺源县东部赣浙两省的界山石耳山(海拔1260米)和西坑尖(海拔1032米)之间,山林资源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是由于山高地僻路难行,世代居住在深山的362户村民生活依然贫困,村里很多人到了40岁也娶不上媳妇,有的老人一辈子没见过汽车。2005年12月,黄欣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个人捐资二百万修“天路”,每日带领村民开山辟道不止,前后3年多时间终于建成一条大潋村民致富的金光大道。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800元,比2008年增长了七倍多。村里新建了小学、医务室、老年活动室、村民健身场所……,大潋村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全村1520人的富裕梦。 发展高山特色产业,迈出致富第一步 如何让山区百姓富起来?世代居大潋深山的山民黄欣泉,做梦都在想这些问题。 黄欣泉,1957年出生。兄弟姐妹5人中,他排行老大。因为生活困难,他13岁辍学务农,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责任。因为吃苦耐劳,勤奋肯干,乐于助人,1977年,20岁的他就被乡亲们推举为生产队长。 大潋村虽然水丰沛,但水田却不多,由于山高水冷,水稻产量不高,一直缺粮。黄欣泉做了一队之长,就一心想让乡亲们吃饱饭、有钱用。1980年,他了解到一些农村推行包产到户提高了粮食产量的信息,马上跟村民商量,在全县带头推行了这一做法。同时,也将队里的油茶林地承包到户,这一包马上见效,粮食和油菜产量当年就显著提高,村民不再为吃穿发愁。温饱解决了,但乡亲们的口袋里还是没有钱。大潋原有1.2万亩高山油茶林,高山的雨露云雾造就了独特茶油品质,但这片油茶林是大潋祖辈人在400多年前栽种的,久未护养,产量低。为帮助乡亲脱贫致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黄欣泉带领乡亲对这片高山油茶进行了垦复,并新辟了1万亩高山油茶。这片油茶林在当时成了全县的样板工程,得到省有关领导的肯定。 有了2.2万亩油茶林,300多户山民的钱夹子不再是空空如也,他们在黄欣泉的带领下,在致富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带着斗笠外出学艺,夹着钱包回乡办厂 作为生产队长,黄欣泉有很多事要干,要修路,要建学校,要发展油茶种植业……,但没有钱,一切都是空想。怎样才能使村民进一步致富呢?经过反复思考,黄欣泉明白了一个道理:穷守着大潋的资源是富不起来的;只有自己先富起来,才有能力带领乡亲致富。 1992年春节还没过完,35岁的黄欣泉辞去了村民小组长(原生产队长)职务,穿着解放鞋,戴着斗笠来到浙江省开化县一家私人松脂厂打工。 为何选择开化这家松脂厂打工?黄欣泉说:“大潋山下的晓鳙一带,有成片成片的松树林,可取大量的松脂。我早就看中这家松脂厂了。名为打工赚钱,实为学艺办厂。” 起初,开化这家松脂厂老板安排黄欣泉烧锅炉。烧锅炉是三班倒,烧了8个小时锅炉,就轮到他休息。一休息,他就跑到生产车间去帮忙。这样,他学会了生产松香和松节油的工艺。后来,他向松脂厂老板提出回婺源为厂里采集和收购松脂原料。老板看他为人诚厚,派采集松脂的技术员随他回到婺源采集和收购松脂原料。这样,他又学会了采集松脂的技术。1993年5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