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著名古桥精要.pptVIP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颐和园玉帶橋 此橋位於北京頤和園內,全橋用漢白玉石建成,拱圈為蛋形,兩側雕刻精美的欄板和望柱,通體潔白、線條流暢。遠望猶如一條玉帶點綴在碧波粼粼的昆明湖上,被遊客贊為“海上仙島”。 颐和园玉帶橋 雲龍橋 雲龍橋,位於福建連城羅坊鄉下羅村口,建於明崇禎7年(1634年),乾隆37年(1771)重修,距今已經有375多年歷史。雲龍橋雄奇秀麗,造型優美,魁梧雄偉,宛如臥龍蟄伏在青岩河上,又常有雲霧繚繞于古橋間,把橋裝飾得如騰空的蛟龍,故名“雲龍橋”。 雲龍橋東西走向六墩七孔,橋墩上部以圓木分七層縱橫疊澀出跳,承架圓木鋪設橋面廊屋,長81米,寬5米,高20米。橋中建雙層六角尖頂魁星樓,兩端置牌樓,屬典型的江南古建築屋橋,橋底下層用花崗岩條石砌成四座大船形橋墩,橋面是用各色的鵝卵石鋪成各式圖案,橋頂有一“文昌閣”,恍若岳陽樓之形制,如巨人騎龍。登上樓閣極目四望,羅坊青山碧水盡收眼前,四面群山環抱,峰巒疊嶂,煙樹晴嵐,美景悅目。靜聽橋下流水潺潺,仰望長空百鳥飛翔,坐於樓閣間,清風送爽,使人心曠神怡。橋首岩壁巍峨,琳琅盡致,橋側樹木蔭庇、鬱鬱蔥蔥。俯瞰深潭,碧波蕩漾,錦鱗逐浪,是一處觀賞古橋和自然景觀的旅遊勝地。 漳州 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於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洛陽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也是世界橋樑筏形基礎的開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只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 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洛陽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東郊的洛陽江上,是世界橋樑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蔡襄留給泉州人民的寶貴遺產,也是我國橋樑史上一座真正的豐碑! 洛陽橋的難能可貴之處,不僅在於它接通了“水闊五裡”的萬安渡,使來往行旅得以安全通行,也不僅僅在於它接通了當時奧、閩北上的陸路通道,使南來北往的貨物得以暢通無阻,促進了泉州古代經濟的繁榮;更不在於它引來了膾炙人口的眾多故事傳說,使文化古城泉州平添了無限的樂趣和浪漫色彩,而是在於,它在那江潮夾湧、浪濤搏擊的洛陽江上,發揮了泉州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成功地採用了“筏形基礎”和“種礪固基法”,在全世界史無前例地解決了建造大型石橋的基礎工程,九百多年前就率先建成了一座長三百六十丈、寬一丈五尺,在全國堪稱第一的海港大石橋,而且一直保留到現在,成了泉州人民的驕傲。在泉州,“站著象東西塔,臥倒象洛陽橋”的俗話,代代相傳,而且遠播海外,不是沒有道理的。 漳州 洛陽橋 什麼是“筏形基礎”?它就是沿著橋樑的中線,拋置大量石塊,以形成一條橫跨江底的矮石堤,然後在上面造橋墩。什麼是“種礪固基法”?它就是在橋下大量種植牡礪,利用這種海生動物附著力強和繁殖迅速的特性,將橋基和橋墩石膠結成牢固的整體,使之成為經得起山洪衝撞和海水搏擊的人工磐石,保證石橋安臥大江,歷經千年而不跨! 泉州因為最早在這裡建設了如此宏偉的洛陽橋,創造了古代建造梁式石橋的成功經驗,所以有宋一代,泉州橋樑建築空前興盛,著名的安平橋、石筍橋、順濟橋、盤光橋等相繼建成,因而得到了“泉州橋樑甲閩中”的美譽,文人墨客也寫了大量詩文,傳頌千秋,歷久不衰。連京劇傳統劇碼,也以此作為題材,描述了當年建橋之艱巨,以及橋成之後“三百六十行過橋”的歡樂情景,感染了觀眾,使洛陽橋更加名聞天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北宋泉州太守莆田人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皇祐五年(西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西元1059年),前後曆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據史料記載,初建時橋長三百六十丈,寬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結構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寰宇。 漳州-江东桥 江東橋古稱“虎渡橋”,始建于宋紹熙年間(1190年),是一座十五孔梁式石橋,長1000米,寬6.6米,高30米,是中國古代十大名橋之一。 其建築技術在中國乃至世界橋樑史上有顯著地位,尤其是橋上的梁石最長達26.6米,寬、厚各1.6米,最重的近200噸,在古代科技相對落後的條件下是如何開採、搬運、架設的,至今還是一個謎。 * 華夏著名古橋 安瀾橋 安瀾橋是我國著名的五大古橋之一,全長320米。最早稱繩橋或竹藤橋,這與它修建的材料有關。到了宋代,改稱 評事橋,明朝末年毀於戰火。 安瀾橋古代又名“珠浦橋”、“許事橋”,明代末被毀,清嘉慶八年 (1803),何先德夫婦倡議修建竹索橋,以木板為橋面,旁設扶欄,兩岸行人可安渡狂瀾,故更名安瀾橋;民間為紀念何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