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侵权案件法律责任的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侵权案件法律责任分析 南阳市教育局 李长路 学校侵害受教育者权益的法律责任—侵权行为的逻辑终结 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以什么依据使其负责的规则。 ? ?教室伸懒腰,铅笔戳伤同学眼,责任谁担? ?学生看铅球赛被砸伤,学校该不该赔偿? ?带蛇进教室,把同学吓成精神病,责任在谁?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害 法条38: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岁以下)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归责——推定过错 (较以往严格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害 法条39: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10-18周岁)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过错责任 排除校外第三人以外的所有在校伤害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的人身伤害是在校的其他未成年人造成时的责任承担 法条32第一款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校外人员致学生受害 法条40: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2)学校责任的基准点—注意义务 (3)义务的相当注意标准 第一,(收益风险相当原则)看学校是否获益;第二,(行为能力相当原则)看学生年龄大小;第三,(控制范围相当原则)看事故发生时空;第四, (预见避免相当原则)看事故能否避免 结论:根据通常预见水平和能力预见潜在危险或认识到危险结果而没有注意或没有采取避免危害结果的措施,就是未尽相当注意义务。 实务分析 ■案情概要 原告贺某、邹某之子贺某为被告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2001年因一门课程成绩不合格,被学校警告可能拿不到硕士学位,因此而心情沮丧。2001年12月31日上午7时许,贺某到一好友宿舍(该宿舍位于五楼),言语令人费解,但因同窗皆知其最近心情较差,所以亦无人理会。稍后,贺某因琐事生气,独自走向宿舍阳台,并用撑衣杆乱打东西,同学见状,皆往劝之,未果。9时许,校党委某书记、贺某导师蔡某及院保卫科科长皆闻讯到场劝导,但其依然喃喃自语,不听劝阻,并喝斥三人离开。三人遂离去,留同学二人继续对其劝告。约11时许,贺某突然跳楼身亡。 ■①有迹象;②可预见;③没措施;④定疏忽。 3、规避与应对 ①「同心圆」观念 ②原则的话 ?居安思危—对危险多留点神; ?未雨绸缪—对证据多留点心; ?出事—多想多问冷静沉着; ?处理—依据法律凭仗智慧。 Page ? * LOGO LOGO * * 由NordriDesign?提供 第二条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荣誉权、肖像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1)学生应享有姓名、肖像、电话、通信、日记和其他私人文件等秘密不被刺探、公开或传播的权利;(2)学生有私人生活不受他人监视、监听、窥视、调查或公开的权利;(3)学生享有宿舍不被非法侵入、窥视、骚扰或搜查的权利;(4)学生享有家庭关系、亲朋关系不受非法调查或公开的权利;(5)学生享有学习成绩或名次、处理或评议结果不被非法公开或扩大知晓范围的权利;(6)学生享有纯属私人情况(如恋爱史、疾病史)或私人数据不受非法搜集、公开、传输、处理和利用的权利。 过错 过错推定 无过错 公平 法律判断: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价值判断:适用是否会带来严重的不公平 事实判断:案件当事人是否都没有过错 ?违法行为 ?损害事实 ?因果关系 ?主观过错 一般侵权责任构成 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把握因果联系 原因: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 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难点:因果联系——无风不起浪 先行后续的关系 ?哲学上的因果联系 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同时具备 本质特征 ?侵权责任法上的因果关系 直接因果关系不说。 相当因果关系规则——即在通常情形下依社会一般见解认为有发生该项结果的可能性亦认为有因果关系。 某学生因不堪老师辱骂,出走,并在外死亡。公安局勘察结论:不属刑事案件,因饥饿和疾病死亡。 甲乙二学生均6岁,在学校断墙上玩耍。一老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