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采购绩效管理 英国CIPS认证教材 2013-11-24 主要内容: 采购与供应职能的绩效测量和评估(1-6) 供应商绩效测量与评估(7-14) 采购人员绩效测量与评估(15-20) 第一章 采购与供应绩效管理导论 考试大纲包含的内容: 绩效测量对于控制目的的重要性 绩效测量与组织使命和战略目标的联系 绩效测量在采购管理过程的作用 采购职能绩效测量的优缺点 第一章 采购与供应绩效管理导论 一、企业绩效管理 第一章 采购与供应绩效管理导论 一、企业绩效管理 1、组织结构的要素: 什么是工作专门化? 什么是指挥链? 什么是管理幅度? 什么是职权与职责? 无论组织的规模多大,成功与否是根据整个组织的绩效 进行评价的,组织的每个部门都必须依靠其他部门才能使 组织获得成功。 第一章 采购与供应绩效管理导论 一、企业绩效管理 2、组织中采购绩效管理 相关概念: 经济:最经济地做事——价格越低越好。 效力:做正确的事。(让顾客满意) 效率:正确的做事。(让顾客满意的前提下 测量组织的经济性) 关键绩效指标:KPIS 第一章 采购与供应绩效管理导论 一、企业绩效管理 2、组织中采购绩效管理 企业战略中采购绩效管理的关键步骤: 确定组织使命陈述 建立采购职能的战略目标 采购管理团队接受挑战 采购经理制订方法和目标 采购经理或管理团队制订计划 决策点:谁做什么? 执行计划 启动行动计划 递交KPIS 沟通KPIS 对KPIS的持续改进进行管理 第一章 采购与供应绩效管理导论 二、一般绩效管理、采购与供应绩效管理介绍 供应链管理 传统企业竞争:波特五力模型 现代企业竞争:供应链 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 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 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 (linkage) 组成的网络结构。也即 是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 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第一章 采购与供应绩效管理导论 二、一般绩效管理、采购与供应绩效管理介绍 供应链管理 第一章 采购与供应绩效管理导论 三、与采购绩效管理相关的几个因素 1、组织的成本管理 关键财务指标:运营资本收益率(ROCE) 采购成本: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服务质量、艺术性、美学价 值、业务关系等) 因此,采购绩效的测量是一门需要我们同时考虑 客观信息和主观意见的技术。 第一章 采购与供应绩效管理导论 三、与采购绩效管理相关的几个因素 2、公司的持续改进: 戴明环:PDCA循环 JIT生产:准时制 采购能够确保改进供应链的所有阶段: 管理供应商进货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确保企业供应的连续性 选择最好的供应商 充足的持有库存 采购过程的有效性 检查采购交易过程 当供应商通过学习曲线节约时,对降低成本的管理 把供应商绩效等级评定结果反馈给现有供应商 保证出货流程和服务满足客户需要 保持供应连续性的方法: 采用多源供应 单源供应协议 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管理库存和持有库存 市场研究和知识 合作战略 供应连续性测量结果应强调: 客户服务/产品交付绩效 由于不能供应而造成的生产线暂停的次数 为确保供应而持有的库存成本 由于供应中断造成的成本 获得供应的购置成本 学习曲线(the Learning Curve) 学习曲线(the Learning Curve)是分析采购成本、实施 采购降价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学习曲线最早由美国航 空工业提出,其基本概念是随着产品的累计产量增加,单 位产品的成本会以一定的比例下降。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单 位产品成本的降低与规模效益并无任何关系,它是一种学 习效益。这种学习效益是指某产品在投产的初期由于经验 不足,产品的质量保证、生产维护等需要较多的精力投入 以致带来较高的成本,随着累计产量的增加,管理渐趋成 熟,所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逐渐减少,工人越来越熟 练,质量越来越稳定,前期生产期间的各种改进措施逐步 见效,因而成本不断降低, 学习曲线(the Learning Curve) 主要表现为: ① 随着某产品逐步进入成长、成熟期,其生产经验不断丰富,所需要的监管、培训及生产维护费用不断减少; ② 随着累计产量增加,工人愈趋熟练,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③ 生产过程中的报废率、返工率及产品的缺陷不断降低; ④ 生产批次不断优化,设备的设定、模具的更换时间不断缩短; ⑤ 随着累计产量的增加,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可不断降低; ⑥ 经过前期生产学习,设备的效率及利用率等方面不断得到改进; ⑦ 通过前期生产学习,物流不断畅通,原材料及半成品等库存控制日趋合理; ⑧ 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