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智慧与人格修养 什么是国学? 国学指国家学府,即古代中国、朝鲜的中央学府,为官学体系的最高学府。 虞之上庠,夏之东序,殷之瞽宗,周之辟雍,汉后之太学,隋后之国子监,皆为国学。 什么是国学 现代所指国学是相对西学而言。 所谓国学,即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胡适又说:“‘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国学季刊》发刊宣言》,见《胡适文存二集》) 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撰文指出:“国学可以理解为是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重估国学的价值》,载《南方周末》,2005年2月26日) 研究国学的意义何在? 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需要学习、研究、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乃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不存,则灵魂丧也。 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积极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资源。 提高国人的文化修养和人格素质需要学习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漫长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而又相互为用的“三教合一”的文化格局。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其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一种德性之知,后者主要是一种自然之知。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十分丰富和深刻的人伦道德和心性修养的思想资源,开掘这些思想资源,并给予现代的诠释,对于我们加强人格培塑和思想修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下面我们主要向大家介绍儒、道、禅文化,具体分析这些文化中有哪些积极的内容和合理的成分可以为我们的人格修养和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启迪。 儒家思想一、儒家的“仁者爱人”与人本意蕴 1、儒家创始人孔子 《论语》影响很大。历史上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在现代,论语在企业管理中也有极大的影响。日本工业之父涩泽荣一说他的经营之道就是“论语加算盘”;松下幸之助说他靠一部论语起家。 2、儒家思想的核心 一部论语,一万六千字,502章,其中论仁有58章,出现“仁”字109次,创造了论语之最。 “仁”即是贯穿于论语中的核心。 “仁”是道德的最基本规范和原则,也是赖以成立的基础。 二人为仁。二人以上才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这种关系,就需要有调整这种关系的规范。 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规范有两种,一曰法律,二曰道德。前者是硬规范,后者是软规范。 二者的异同: 其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社会规范;且法律的内涵是道德,即最低限度的道德。 其相异点在于道德靠内在良知和外在的舆论起作用,法律则靠社会的强制力起作用;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还有更高的要求;道德调节的范围无限宽广,法律调节的范围相对狭窄。 一个社会需要法律和道德两种规范的相互配合,才能维系其和谐与有序。但对于人之为人来说,道德则具有根本的意义。因为只有道德,才能把人与动物、人的世界与动物的世界区分开来。 “仁”是道德世界中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准则,其他的具体道德条目都是隶属于它的。 孔子:“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 恭宽信敏惠。 ” 程颢、程颐《二先生语》:“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仁者,全体,四者,四支。” 3、仁的实质 一个人的“仁心”、“善性”是内在的,其外在的表现就是爱人。所以,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这也是对仁的实质一种揭示。 孔子对仁的解释很多,但最基本的思想是“仁者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仁者爱人”的另一表述是“泛爱众”(学而) 儒家的“博爱”与“爱有等差”并不矛盾。无等差的绝对的纯粹之爱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在现实中,爱与被爱的亲疏和远近关系、爱的方式和方法总是有区别的,而且在不同的时代其爱的形式也不一样。 4、行仁之方 孔子提出了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孔子提出的行仁之方。 忠者,忠信也。行仁,首先要讲忠讲信。忠诚,信用。 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企业内控应用手册之信息系统风险控制矩阵.pdf VIP
- 复合场例题与习题(含答案).doc VIP
- 2024年昆明市官渡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四川广安市广安区白市镇人民政府选用片区纪检监督员1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四川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人民政府选用片区纪检监督员1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汇川PN伺服Epos使用(FB_Servo_111)使用方法详解_带程序_V2.pdf VIP
- 地基GPS遥感大气可降水量:原理、方法与气象应用的深度剖析.docx VIP
- 云南昆明市官渡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3.pdf VIP
- 某某某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廉政手册.doc VIP
- 《城市热岛效应》.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