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金字塔理论及其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金字塔理论及其启示

学习金字塔理论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 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 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 看图能够记住30%; 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 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 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 美国缅因州做过类似的研究,结论跟埃德加.戴尔差不多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金字塔”告诉我们: 1.学生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是没有效率的,最多只有5%的内容能背孩子记住。 2.如果是孩子主动阅读,效果要好一点,能有10%的成效。(很多孩子当天能记住的东西,第二天又还给老师了。) 3.如果如果条件允许,加上有视听的过程,学习效果则提高到20%。 4.如果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或角色扮演,那么效果会更好,可以达到30%。 5.如果组织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其学习效果会达到50%。 6.更理想的,让学生动手实践,因为通过实践,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达到75%。(做中学!这个更得好好想想,目前孩子们自己动手实践的东西太少了。实践性的活动太少,都是些低效率的抄写,读背之类的。) 7.最理想的是让学生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去教别人,教家长,教同学,这样的学习效率高达90%,且不易遗忘,会掌握的很牢固。(所以《礼记·学记》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慢慢来吧,这是我的理想。孩子们都这样了,我就可以当“甩手”老师了。哈哈哈!) 学习效果金字塔的关键就在于【主动、参与、体验】的学习态度与方式。这是对老师教学观念的一种颠覆。老师别老想着这么教懂孩子,得多想想孩子们怎么学才有更好的效果。我们得在学习活动的创设、学习情境的构建上多下功夫。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第一位的,孩子会读书,会学习了,学习效率就提高了,成绩自然就不会差。当然,培养孩子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老师得有耐心,得看到未来。不要为暂时的成绩压力而轻易放弃。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下面,我们结合一个课堂实录(选自《直击美国课堂》)来详细了解一下学习金字塔的应用。 6年级的历史/语文课。6年级在这所学校里已经算初中了。老师讲的内容是前历史时期。 首先,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块石头和一些油彩,让学生假设手中的石头是化石,让学生在石头上画画,想画什么都可以,但必须是学生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学生们很兴奋,开始埋头在石头上画画,有的学生嫌不过瘾,还拿了两块石头。有些学生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原始人,有的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洞穴,有的画钻木取火的场景。有一个学生最有意思,画的动物非牛非兽,可能这就是他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吧。(注: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 在学生们画画的时候,老师在教室里随意转了转,发现教室的四周摆满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场景,有的是生活场景模型,有的是学生收集来的图片资料,有的是学生手工制品,当然,还我们中国的兵马俑模型。(注:看展览能够记住50%) 画完了,学生们就请这些变得花花绿绿的“化石”去外面晒太阳,老师进入了第二个环节——一个非常年轻的历史学者来给同学们讲前历史时期的钻木取火。在出示了钻木取火的图片和相关文字内容后,这位历史学者开始拿出实物,向学生们演示如何做钻木取火的工具。(注: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 然后把学生分成5人一个小组,发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们很快做好了。(动手做能够记住90%) 历史老师一边让学生们摆弄工具,一边开始启发学生:这个工具是怎样工作的,里面涉及了什么样的技术原理,这个工具除了可以钻木取火,还能用来干什么。在现在的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技术工具?它与现在的新技术有什么联系?学生们回答得很踊跃,显然他们对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