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考前必修部分备考指导(一)中国古代、近现代史 江苏新高考以来必修题考查统计: 【2008年】宋代商品经济、娱乐场所及戏剧 【2009年】明代江南士大夫的作用和影响 【2010年】宋代商品经济(茶叶) 【2011年】顾炎武的思想 【2012年】科举制 【2013年】家训宗规伦理(儒家思想) 江苏各大市三模题统计: 【南通三模】儒学思想 【南京三模】中国古代君臣关系 【苏锡常镇二模】社会习俗变迁:明代的消费风俗与近代社会习俗整合 【徐州三模】科举制 【盐城三模】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命题组组长——朱小田教授 朱小田,苏州科技学院教授。1963年出生,1982至1989年就读于苏州大学历史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89年起任教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系,1995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博士学位。江苏08、09、11、12年高考历史命题组长。 代表文章: 1、漫画在何种意义上成为社会史素材—以丰子恺漫画为对象的分析 2、社会史视野中的“俗例”——以江南“抢亲”为例 3、人类学方法在地域社会史研究中的应用——倾向于江南的案例 4、民间记忆方式与社群关系的成长——以一个江南乡村庙会为例案的跨学科考察 5、近代歌谣:村妇生活的凭据——以江南为例 6、近代江南茶馆与乡村社会运作 7、近代江南庙会经济管窥 8、传统庙会与乡土江南之闲暇生活 9、乡村共同体关系的传统构建——以近代徽州仁里花朝会为个案 一、关注的主要问题: 1、社会转型(宋元明清时期、中国近代时期;江南地区)问题 2、中国近代化问题 二、思维角度及历史研究方法: 1、史料多元化: 主张地方志、日记、歌谣、漫画、民俗、祭祀仪式等非正史或非文献类材料都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 2、历史研究: 典型分析(乡村庙会);乡村调查等。 ⑴漫画:通过艺术与历史的跨学科对话,认真把握社会史的特征,从而回答:图像在何种意义上成为社会史素材。 丰子恺漫画作为史料:写实性(漫画家在日常生活见闻中,选取富有意义的现象,把它如实描写,使看者能在小中见大,个中见全);群体性或社会性(一种普遍现象即常态生活,反映历史潮流);思想性(漫画以“主位”的态度理解社群,留下了历史角色的声音,又从客位的视角去看待社群,留下了作者自己的观念。这些“声音和观念”构成了重要的社会史素材。) 如:《去年的先生》去年小学里当先生的,今年已改做小贩,挑着担子卖水果。因为那时候小学教师待遇太薄,竟有年俸大洋20元、膳食自理的小学教师。于是小学里的先生不能生活,纷纷改业。 《我们所造的!》无数的乡下人,丢下锄耙,蜂拥至上海,在梦想中的天堂竖起一片琼楼玉宇,却发现没有自己的栖身一角。两位来自乡下的建筑工人坐在草地上,远远地指着那楼群中的瑶台翘檐:“我们所造的!”乡村人就是这样表达的。是自豪?不平?无奈?抑或辛酸?一切都浓缩在《我们所造的!》画中。顺沿着他们的视角,对于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人口离村”现象,我们应当有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理解。 还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漫画。 ⑵近代歌谣: 歌谣(即民歌或叫民谣) 特征:聚焦实际生活,着意渲染情感,凸显主要特征。具有地方性;民间性; 应用:一方面需要从歌谣中析出相关元素,解构原有歌谣,滤化艺术情感,抽象民众观念,进行去艺术化处理。另一方面依据歌谣的内容和歌谣的存在环境及其存在方式,对其进行时代性确认。 ⑶仪式: 与歌谣的自说自话不同,仪式常常采取巫婆代言的方式。“典礼、节日、信仰、迷信”这些东西在普通大众当中,尤其是在农民当中根深蒂固。庙会仪式是行为传承,它与口头传承(歌谣)的重要区别在于行为“藉仪式行为来表达其对人际关系的肯定”。仪式在保存历史记忆方面更具稳定性。 芝村龙蚕会:马鸣王神殿的崛起,意味着土地公(自然农业的象征)的主祀神地位为马鸣王所取代,暗含着商业性农业的发展,蚕丝业在农家经济结构中成为主业;芝村经济地位由此升格。 江南庙会:近代江南,庙会遍及主要村镇,活动的时间、地点约定俗成;祭祀酬神花样翻新、丰富多彩;交易兴旺,百货咸集,琳琅满目。庙会成为江南人民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涉及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盛大集会。 在农业生产日趋商品化的趋势下,由于小农经营的普遍存在,国内统一市场的不发达,农民出售农副产品自然只能依赖产地市场。在江南农村,农民出售农副产品的主渠道即为集市和庙会。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中国大城市的工商业发展,也影响到深乡小镇的市面振兴。在这种情况下,江南商人更是孜孜以求庙会的收益。 三、主要观点及语言: 1、运用“民间记忆”资料,并与传统文本相结合,说明其近世以来社群关系的成长历程。 近些年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