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 抗微生物药 机体、药物和病原微生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基本概念 抗微生物药:指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化学治疗(化疗) :用于体内抗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 抗微生物药 抗寄生虫药 抗癌药 4.抑菌药:仅有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作用,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杀菌药:具有杀灭病原微生物作用的药物。 5. 耐药性: 长期应用抗菌药物,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6. 抗生素后效应: 撤出抗菌药物后,病原体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抗菌药物的分类 (1) 根据来源分类: 天然产物 分别由细菌、真菌、高等植物、动物等产生的抗菌药物。 有机化学合成与半合成抗菌药物。 生物工程途径获得的药物 三、抗菌作用机制 1.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如青霉素) 2.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多粘菌素、制霉菌素) 3.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氨基苷、大环内酯类) 4. 抑制细菌核酸合成 —— 抑制DNA合成(如喹诺酮类) —— 抑制mRNA合成 (如利福平) —— 抗叶酸代谢(如磺胺类)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氨基苷类) 对血液系统的毒性(氯霉素、磺胺类) 对泌尿系统的毒性(磺胺类、氨基糖苷类)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大环内酯类) 过敏反应(青霉素类、磺胺类) 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药理学 ? 机体 抗菌药物 防治作用与 不良反应 体内过程 病原微生物 抗菌作用 耐药性 致病作用 抗病能力 耐药性 抗生素 抗菌 活性 抗菌后效应 抗微生物药 抗菌谱 一、基本概念 抗菌药 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1.抗生素:是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和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的代谢产物。 2. 抗菌谱: 窄谱:如异烟肼 广谱:如四环素、氯霉素 3. 抗菌活性: MIC-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 MBC-能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 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需换药维持疗效 可延长用药间隔时间,疗效不变 针锋相对 此起彼伏 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近百年,抗菌药物的诞生及应用使人类在对病原体的作战中成了胜利者。 病原体“适者生存,以变应变” 抗菌药物滥用现象严重 回到抗菌药物出现之前的黑暗时代 (2)根据化学结构分类: ?-内酰胺类 氨基苷类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磺胺类 喹诺酮类等 (3)根据作用对象分类: 抗革兰氏阳性菌类 抗革兰氏阴性菌类 广谱抗菌药物 抗结核药物 抗真菌药物 抗病毒药物 撑死 饿死 长不大 断子绝孙 细胞膜 细胞壁 细胞浆 影响细胞壁合成 青头杆万磷 影响蛋白质合成 氨基糖苷 四环素 氯、红霉素 影响叶酸SN、TMP 影响DNA合成 喹诺酮类 影响细胞膜 多粘菌素 两性霉素 影响RNA合成 利福平 常见不良反应 ㈠尽早明确病因诊断 ㈡熟悉抗菌药物特性 ㈢因人而异选择药物 ㈣皮肤粘膜局部用药 根据临床症状、病因学检查,明确感染部位、致病菌种类、药敏性等 根据药物的抗菌作用(抗菌谱、抗菌活性)、药动学特点、适应症、不良反应、耐药性及药物价格。合理选择高效、低毒、价廉之药物。 根据病人性别、年龄、生理、病理、免疫功能及过敏情况制订给药方案。 1.新生儿:禁用磺胺、氯霉素、奎诺酮类 2.老年人:宜用杀菌剂,慎用氨基苷类 3.妊娠及哺乳期: 4.免疫功能及药物过敏 局部用抗菌药易引起耐药。必要时应用专供局部应用之药物:新霉素、消毒防腐药等。 四、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㈤预防用药 ㈥制订合理用药方案 ㈦注意感染菌群改变 ㈧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根据病情和药动学特点、选择给药途径、剂量、疗程。 对于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感染,在治疗时应避免二重感染。 注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增强免疫力,脓肿的引流等。 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 *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