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高中历史必修一3、4单元总结.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代议制) 两类政体: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四个国家:英 美 法 德 议会制君主立宪 总统制民主共和 议会制民主共和 二元制君主立宪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 背景 确立 发展 影响 历史、经济、阶级、政权、理论 《权利法案》(内容、意义) 责任内阁制(条件、过程、内容) 两党制(19世纪中期) 议会改革(1832) 经济、政局、政体、后世 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 制定宪法 确立体制 巩固体制 完善体制 “1787年宪法” :政权、政局、思想 :性质、局限 对美国、对世界 :制定修正案 标志、特点(分权、法律) 战争方式:南北战争 法律方式:修正案 两党制 过程:萌芽、形成、发展 特点:结合、操纵、松散 评价 积极—制衡、利民 局限—实质、贪腐 背景 目的、制定、原则 评价 完善 法国:议会制民主共和 初步确立:法国大革命 背景:经济、政治、思想、国际、根本、导火线 经过:三阶段 重点:《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 君主制与共和制反复斗争 实质:资产阶级不同派别之间的斗争 经过:第一共和国-拿破仑统治-复辟王朝 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 最终确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 内容、修改、意义 小结:法国民主共和政体建立的曲折过程 波旁王朝1789—1792 第一共和国1792—1804 第一帝国1804 —1814 波旁复辟1815 —1830 七月王朝1830 —1848 第二共和国1848 —1852 第二帝国1852 —1870 第三共和国1870 —1940 封建专制——君主立宪 共和制 资产阶级帝制 半封建君主立宪 君主立宪 共和制 资产阶级帝制 共和制 封建专制 君主立宪 共和制 帝制 政体 时间 1789 1791 1792 1804 1815 1830 1848 1852 1875 攻占巴士底狱 第一共和国 第一帝国 第二帝国 第二共和国 第三共和国 法国的共和历程 曲折中前进 螺旋式上升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 背景:德国统一 :经济、政治、思想、根本 :三次王朝战争 :性质、积极、局限 确立: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 :政体、皇帝、首相、宪法 :进步性、局限性 背景 过程 意义 内容 评价 第四单元:中国近代前期侵略与抗争 侵 略 与 抗 争 侵 略 抗 争 鸦片战争 二鸦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 义和团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爱国官兵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人民: 三元里、反割台 逐步沦为双半社会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旧 新 列强侵华 鸦片战争 二鸦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中国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工业革命时期 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中-英) 背景 经过 结果 影响 国内外形势——必然性 原因——根本、直接 1840——1842 《南京条约》及附件 《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破坏性:社会性质(政治经济) 矛盾、任务、对外 建设性:经济、思想 外交、阶级 二鸦战争(中-英法)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根本、直接 1856——1860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 破坏性:社会性质(政治经济) 对外 建设性:国家机构、权力结构 经济、思想、政治 阶级、外交 客观主观 根本 败因 太平天 国运动 背景 过程 评价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自然灾害 思想、组织 初期 全盛 衰落 失败 金田—东乡—永安——天京 军事征伐—颁布《田亩》 (内容、目的、实质、评价) 外敌强大、天京变乱、重建核心 颁布《资政》(内容、评价) 标志 意义:性质、反封反侵、水平、西方、世界 败因:主观、客观 启示:局限、不能 甲午战争(中-日) 背景 经过 结果 影响 败因 日本、列强、清府、朝鲜 1894——1895 《马关条约》 反割台斗争、三国干涉还辽 日本、朝鲜、列强 中国—洋务破产、社会性质(政经) 近代化(政、经、阶、思) 丰岛、平壤、黄海 辽东、威海卫 主观、客观 义和团运动 背景 口号 过程 评价 特点 民族矛盾—列强侵略、洋教猖獗 扶清灭洋(评价)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兴起山东—发展京津—高潮抗击八国—结局失败 意义:性质、功绩(粉碎、暴露、显示、推动 败因:主观、客观 启示:局限、不能 自发、落后、爱国、排外、分散 八国侵华战争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特点 根本、直接 1900、八国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