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教材.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接触诗经,了解爱情》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讲述概况,了解经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诗经》中的爱情经典篇目和基本常识 技能目标:学会分析《诗经》的内容和经典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诗经》唯美的情感 一、导入 爱情是全人类生活中共同的永恒的主题,就时间而言,不分古今;就空间而言,不分南北。所以自古以来爱情是人们歌颂和的主要对象爱情以其纯洁和神圣让诗人着迷让世俗为之痴狂所以描述爱情的诗歌往往是动人又最能反映人性的宋代以前,出现过比较集中的三次高潮,即:先秦的《诗经》《楚辞》时期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晚唐及五代时期从五代开始,诗词分工,到了宋代,词为艳科的大局已定元明清时代,新型的、更适合市民阶层口味的文学样式——戏曲和小说崛起并且逐渐繁盛,传统的诗词体裁则相形见。爱情在戏曲小说中大放异彩,而在诗歌当中,除了元代散曲以它浅俗露骨的语言放肆地表现市俗化的爱情心理因而别有一番风味以外,元明清的诗词中对爱情的描写则始终未脱前人,未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面目《诗经》是我国,的爱情诗篇所涉及的内容已经十分广泛,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也已十分熟。这些对后代诗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内容看,诸如游子思妇相思,青年男女热恋,婚姻破裂,妇女被弃等,都有真实精彩的描写,活跃在诗中的男女各色人物的形象也极为鲜活而生动。《关》可以说是《诗经》爱情诗歌的代表。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这首诗在《诗经》当中并不引人注目,它只是以朴素的语言表现出一位已到婚配年龄(“迨其吉兮”)而尚无配偶的女子对配偶(确切地说是“异性”)的那种强烈的“饥渴”感。在暮春,梅子黄熟,纷纷坠落。一位姑娘见此情景,敏锐地感到时光无情,抛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却嫁娶无期,便不禁以梅子兴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这首怜惜青春、渴求爱情的诗歌。本诗描写未嫁的女子感叹青春逝去,渴望有男子及时来求婚。诗以落梅比喻青春消逝,尤以落梅的多少暗喻时光变换,层层递进表达出内心强烈的感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关唯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这这四句诗的意义非同凡响,它第一次在诗歌中描写了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从比翼双飞的乌儿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人间的男女婚配,这显然源于人的生命本能的天性——因此它只是生理性的联想,这里还无爱情可言。但窈窕淑女这一句对女性体态风度的赞叹和爱慕,是男子对女子审美的结果。原始的情欲的冲动升华为物质精神合一的爱情活动。这首诗歌了爱情的美,艺术地再现和提高了男女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之具有了审美价值。《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诗经》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诗同乐不能分。 《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另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称为笙诗。《诗经》(英文The Book of Songs)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时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500年。 来源 关于《诗经》的成书过程,主要的说法有以下三种: 1.王官采诗说 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孔丛子·巡狩篇》载:“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 另外在《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闲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当时的采诗官被称为“行人”(见于《左传》)。 刘歆《与扬雄书》亦称:“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